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东南亚钱币的影响(1)-历史学
来源:  作者:盛观熙  点击:次  时间:2001-07-2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二、钱币名称 :
 
     东南亚各国铸造的钱币由于受到中国钱币文化的影响,其钱币名称大都沿用中国唐代始创的“通宝”名称,钱币直接采用当代帝皇的年号来命名,其中虽然有名目繁多的“通宝”、“元宝”、“重宝”、“珍宝”、“泉宝”、“兴宝”、“之宝”、“永宝”、“全宝”、“新宝”、“安宝”、“洪宝”、“万宝”、“正宝”、“封宝”、“至宝”等多种名称,但是,无一钱币不带有“宝”名,这是东南亚钱币受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
 
      如日本著名的“皇朝十二钱”中,除了“万年”和“延喜”二钱采用“通宝”名称外,有采用“开宝”者1枚,有采用“永宝”者2枚,有采用“神宝”者2枚,采用“昌宝”者1枚,采用“大宝”者3枚。
 
      日本在桃山时代制造过4种年号钱,均采用“通宝’名称,依次为“天正”、“文禄”、“绍圣”、“永乐”,其中除“绍圣”钱名称为“元宝”外,其余都为“通宝”名称。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对外贸易的需要,从江户时期开始,日本也铸造完全与中国方孔圆钱一致的钱币,如北宋“祥符”、“治平”、“元祐”、“熙宁”、“元丰”、“景德”钱等,以及明代“洪武”、“永乐”等钱。
 
      日本宽永时期是日本钱币发展的灿烂时期,从宽永十三年(公元1636年),德川幕府铸造“宽永’钱始,其后历代都曾经大量铸造。年号虽然都为“宽永”,但是,其大小不同、版式繁多、材质不一、种类丰富,除了普通的光背钱之外,还有大量的纪年、纪地、纪号等钱币。日本《东亚泉志》一书收录有“宽永通宝”版式百余种之多,其中有文字钱、岛屋钱、获元钱、耳白钱、七条钱、深川钱、难波钱、鸟羽钱、小字钱、若山钱、伏见钱、秋田钱、膳所钱、四当钱、藤泽钱、川字钱、加岛钱、押上钱、元字钱、足字钱、因幡钱、长字钱、一字钱、久字钱、四年钱、千字钱、正德佐字、享保佐字、元文佐字、安永佐字、享保仙字、元文仙字、寂光寺钱、千字铁钱、真谕元字钱、邑井户铁钱、元文邑井户钱等等,其品种繁杂,无法俱录。
 
     公元十世纪以前,中国的方孔圆钱多冠以“通宝”,或“元宝”、“重宝”名称,但是,越南丁部领铸造的“大平兴宝”钱,则采用“兴宝”名称,实为越南之首创。“兴宝”即有别于中国的传统的“通宝”名称,又具有祝福“大瞿越”国运昌盛、万世太平的含义,该钱在越南货币史发展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中最为丰富的是越南黎显宗时期(公元1740-1786年),所铸造的“景兴通宝”钱最具特色。景兴钱的种类繁多,版别丰富,制造量大,流通广泛。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拾遗)载有多种的钱文,即景兴通宝、巨宝、大宝、太宝、内宝、至宝、重宝、中宝、正宝、泉宝、永宝、之宝、用宝、宋宝、宣宝、顺宝、求宝、总宝、庭宝、行宝等二十余种。此外,还有光背钱,背加铸星月纹、干支纪年、纪数字等多种形式的钱币,反映了越南钱币中的中国文化内涵。
 
     三、钱币文字 :
 
     以中国为首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与西方钱币文化截然不同。西方钱币以图案、神像为主题,表现了西方神圣的宗教图腾和崇拜风尚。中国钱币的字体采用汉字为主体,钱文书法有篆(包含甲骨文、金文)、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其笔划有点、横、竖、钩、弯、折、撇、捺之分,笔势也有顿、挫、提、按、转、折、虚、实之别。在不到径寸的狭小之地,刻意追求书法对称的美,因此,汉文字的书法艺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而东南亚各国的方孔圆钱,亦基本上采用中国的汉字,其文字的布局结体、运笔力度大体相似,而且书法风格、间架结构几乎出自一辙。
 
     日本钱币的文字源于中国的汉字,著名的“皇朝十二钱”中的12枚钱币,其钱文全部采用中国的汉字,钱文的书法为标准的中国隶体。十二钱中的“开”、“通”、“宝”三字,几乎与唐代“开元通宝”钱中的文字出自一辙。自“长年大宝”钱以后,书体逐渐变化成为楷隶相参的一种风格。桃山时期制造的“绍圣元宝”钱,书法仿北宋时期的绍圣钱,但是,在以后制造的“永乐通宝”钱,不但直径变小,而且文字也渐趋粗劣。综观日本制造的方孔圆钱,无一例不是采用中国的汉字作为钱文的。
 
  此外,朝鲜、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制造的钱币,也多采用中国汉字作钱文。东南亚各国制造的钱币上,由于受地区民风、习俗的影响,钱币文字也采用自己本民族的文字。
 
     四、钱币衡制:
 
     中国钱币的衡制,早期以称量为单位。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钱币上,有一种从纺轮演变而来的圆形方孔背平素的钱币,如“益化”、“益四化”等。这里的“化”就是古代的钱币计量单位。此外,有一种内外都是圆形的圜钱,如“共”、“济阴”、“离石”、“蔺”等,前者周缘无郭,后者方孔有郭,计量单位均为“金”。圜钱为圆孔无郭,以“两铢”为货币单位,如“重一两十四铢”、“重一两十二铢”;后来发展成为方孔有郭的,再后成为方孔有郭的秦代“半两”钱。以唐代“开元通宝”为标准,即小平钱的重量约在4克左右,直径在2.5厘米之间。
 
  日本“和同开珍”钱的直径在2.5厘米左右,后期虽然直径变小,重量减轻,但总的规格控制在这个标准中间,尤其是“宽永通宝”钱的重量和外径,与中国唐宋钱的规格相似。越南“太平兴宝”钱,一般直径在2.35毫米左右,厚度约1毫米,重量在2.2克左右,要比中国同期制造的北宋小平钱轻一些。
 
     五、钱币制造:
 
     古钱币是金属制成品,中国的方孔圆钱在早期就采用了“一模多个”的铸造方法,不但生产出来的成品质量稳定,而且产量极高。从唐朝后期开始,钱币制造采用先进的翻砂法,即钱币先制成样钱,然后在砂模中形成模型,再将熔化了的金属(大都为铜、铁等)液体,浇灌入型腔之内,待冷却后取出再将外圆锉光便成。铸造钱币的模型钱币学称为钱模,俗称“钱范”。钱范从铜范、石范、泥范、陶范、铁范过渡到采用砂型铸造钱币的方法,这种方法被东南亚各国的人民普遍采用。而西方制造钱币一直采用打压法,早期以手工用锤子敲打模型,后来采用简易螺旋压力机压制而成,直到工业革命以后,才利用电动压力机械,大批制造硬币。
 
     同中国钱币的制造一样,东南亚各国的钱币制造亦采用手工到机械、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各国早期的钱币大都简陋不堪,即钱币直径误差大,钱币重量不统一、钱币文字不规整。
 
     在古代的中国与东南亚其他许多国家的相互交往中,中国的钱币能够作为“准国际通货”,而流通于东南亚各个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除了自铸钱币外,还完全仿照中国钱币的式样,进行大量地铸造,并用作对外贸易支付中去。
 
     如日本曾经仿铸过中国唐朝的“开元通宝”、“乾元通宝”等36种年号钱;朝鲜也曾经仿铸过许多的唐宋钱;越南在历史上仿铸的中国钱多达78种;琉球仿照中国钱币的式样有4种。
 
  日本自制造“皇朝十二钱”以后,再无官方铸造钱币,整个中世纪流通的货币都是以中国铜钱为主,作为贸易的通货使用。为补充日本铜钱数量的不足,十三世纪后期,地方富商开始仿照中国钱币铸钱。据日本考古界研究,1995年在京都出土的一件内有12-14枚铜钱模型的钱范,确认系中国元丰、绍圣、元符、政和四种年代的钱币,共有7枚铸型,其铸造的方法为“连铸法”。此后,还曾多次在日本各地(镰仓、大阪、博多)发掘出铸钱的遗址以及铸钱的钱范。日本铸钱基本上以仿照中国唐、北宋钱币为主,钱范采用“烧型”即陶范。中国从六朝后期开始使用砂型铸造法生产钱币,而日本一直到1636年“宽永通宝”钱的制造,才开始采用砂型铸造法。
 
     六、钱币材质 :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钱币,早期的材质都选用铜、铁、铅、锡等普通金属,当然也有少部分采用金、银等贵金属,但这一些大都是王公、贵戚用作赏赐之物,或政府作大额支付之用,不作普通流通货币使用。即使部分国家或地区采用贵金属制造货币,其使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久。与此不同的是古代西方钱币,大多采用金、银等贵金属材料制造钱币,在近现代仍然采用贵金属制造流通钱币,在商业贸易中作为交换的媒介,只是在19世纪后,贵金属才逐渐退出了流通货币的行列。
 
  结  论
 
    人类的文明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文化交流的结果,促进了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向前发展。7-14世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成熟时期,中国文明向周边地区的国家辐射,从近邻的朝鲜、日本,远至西非、北非等地区无不受到中国强大的文化冲击波的影响。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东南亚和世界各国钱币的发展,在3000年的漫长岁月里,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