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历史三问(1)-历史学
来源:  作者:王小迅  点击:次  时间:2001-07-2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近些年以来,有人开始强调多元因素的共同作用。这种做法对前者虽然是一种修正,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因素决定论的窠臼。无论从单一因素入手还是从多元因素入手,无论是从大的方面描述还是结合小的方面的补充,都不能达到对历史的整体性质的把握。要知道,整体不是各个部分所具性质的总和。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无论怎样架构都无法与之相通的全新性质。试图从事物的构成因素入手而达到对事物整体性质的把握,从方法论看是行不通的。
 
  历史的整体性质仅仅与历史发生、发展和终结的根据有关。如果把整体的历史比作一艘大船,那么在这艘船里会生出许许多多的故事,如与风浪搏击,修正航道,船长与大副不和,船员斗殴,疾病流行,营养不良,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故事都无法对这艘船的整体性质做出回答,那就是:这艘船为什么要出航(历史发生的根据问题),船的结构和功能是否适于航行(家园建设问题),目的地在那里(历史的最终归宿问题)。只有这些问题才关系到这艘船的整体性质所在。
 
  三 历史是无限开放的,还是将会终结的?
 
  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历史”可以是无限开放的。无限开放意味着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比如说,如果有一天现代人类变成了蜘蛛人、公民社会又变成了等级社会也不要惊奇。因为只要认为历史无限开放,就要准备接受任何可能性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无限开放把价值自觉的必要性从根本上消解了,价值不自觉是更具适应性的行为选择。可是从人本的立场看,历史不应该与它所由发生的根据相冲突。归根到底,历史属于人,而不是人属于历史,历史为了人而不是人为了历史。人的历史应该在它可以终结的地方,经由人的明智选择而告结束。
 
  明智选择主要表现在对技术进步所持的立场和对家园建设的理解上。
 
  1 对技术进步所持的立场
 
  技术进步的能力是不受限制和无边际的,本质上具有无限开放的特征。从今天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历史”如果是无限开放的,必将突破人的生物界限和人的生活世界的界限。在看到技术进步的合理成分之外,也要看到,人类现今的活动也越来越受到源于西方的某种精神气质和文化偏好的影响。例如人类活动早已经超出了全球化的范畴,表现为向深空扩展以便去征服整个宇宙。生物特征的人已经成为进一步扩展的累赘。
 
  在今天看来,技术进步的能力是不容怀疑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的理由。技术无法为自己提供进步的理由。它的理由只能在掌握技术的人这里,在人的价值的正当性这里。当然,任何个人和集团都可以提供出技术进步的理由。但只有人的类存在、类价值才能提供出最为充分合理的理由,否则,贫富分化、环境污染、核武器威胁都可以找到永续存在的理由了。
 
  单纯站在技术进步的立场,人应该成为非人,才不会阻碍技术无限进步的可能性。既然人有可能成为非人,人的历史也就有可能成为非人的“历史”。看起来,人的历史无论如何都是要结束的,不是由人类自己按照符合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原则,设计和安排好自己的永世自由的生活,就是由技术以满足人的虚荣心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终止人的历史;不是人类最终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就是这个物种消失在远方的迷雾中。
 
  这两种结果之于人类的意义迥然不同。任何物种都有自我保存的本能,惟独人类是一个例外,因为对她来说,“生还是死”仍然是一个问题。就此而言,生命历经几十亿年的演化,产生出人类这一最为尊贵的物种,但如果继续任其自以为是地走下去,其下场甚至有可能不如蟑螂和蛆虫。
 
  站在人类的立场,对技术进步的非人道的潜在威胁要保持警觉。当然,今天还没有到人类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刻。仅仅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就需要技术表现出更大的进步,尽管这个过程同时存在着技术挑战人类的危险性。
 
  2 对家园建设的理解
 
  任何物种都有先天内设的价值理想环境。鱼入水则活,鸟入林则欢,水、林子就是鱼、鸟的先天内设环境。先天内设环境在存在上先于、在价值上高于现实的环境。对与先天内设环境相接近的现实环境,物种都有一种先天接受倾向。如鱼、鸟对水、林子的现实环境就有一种先天接受倾向。鱼无水、鸟无林的情况在现实中是有可能出现的,但在鱼、鸟的价值中绝不会存在。除非是被强加的现实,否则鱼、鸟对无水、无林的情况是绝不会接受的。
 
  同理,在人类还没有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时,理想家园就已经在人类那里先天内设地存在了,尽管人类对这一存在完全是无意识的。这样一个家园对于人的意义在于:身心能够愉悦生活,潜力能够充分发展,友好和极具吸引力。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的理想环境是适应出来的,人类的理想家园是需要创造并落实下来的。既然需要创造和落实下来,人对这种在价值上已然存在但在现实中本不存在的家园,最初处在价值无意识的状态。犹如一张白纸,任凭人们的想象,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人类的家园既然是白手起家建设出来的,就要允许试错。既然允许试错,就有可能出错,甚至有可能因为人类的出错而最终毁灭了人类自己。
 
  在家园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强制和条件的诱导,人们的许多想法并非出于本意,往往是外在的强制和诱导多于自主的选择。不过,在技术可以提供多种选择的时代,人们正在学会选择,学会按照自己的本性和意愿生活,而不是按照习惯或环境的要求做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情。总的看来,对人类家园建设的前途有理由抱审慎乐观的态度。
 
  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认识与实践与其说是剥葱头,不如说是自画像。剥葱头是主客体的对立,自画像是画者与画像合二为一。画物象就是画心灵,画别人就是画自己,画客观进程就是画心路历程。自画像会越画越像。越画越像体现的是人在价值上的一种选择与接受特征,而这种选择与接受特征所反映的正是人对理想家园的先天接受倾向。
 
  剥葱头有被动接受的意味,剥到最后的客观结果,容不得人有半点选择的余地。自画像则渗入了人的情感好恶因素,渗入了主观意愿因素,为画者与画像都提供了再矫正和再定位的宽广空间。这种自画像式的认识与实践不是由内向外地推开出去,而是由外向内的接近过来。其结果是越画越像,越画越使人感到亲近,越画越具有人本的意义,越画越走近真实的理想家园。
 
  终有一天,越画越像的历史过程最终实现了由不像到像的决定性转折。价值理性将提示人们:喊“可以停下来了,就到这里了!”的时刻到了。理想家园就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基本建成了。理想家园建成之日就是人类历史终结之时。历史的终结是值得欢庆的节日,不是一件让人伤感的悲剧,因为这是人类自主选择的结果,不是被迫接受的事实。悬置的价值落到实处了,人类社会不再需要保持发展、进步的历史外观了,日常生活过程完全可以取代历史过程了。到那时,人类会在自己的教科书上赫然写上这样几个大字:别了,可敬的发展进步观!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