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1)-历史学
来源:  作者:刘慧娟  点击:次  时间:2001-07-2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三)近代国家观念的基本确立

革命派发动起义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事实,证明了其国家观念的可行性与正确性,从而使国内人民深信共和,拥护共和。即使与革命派有分歧的立宪派也尽弃前嫌,加入共和国的行列。而某些封建主义分子复辟帝制的幻想,也在共和国的海洋里化为泡影。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人们心中,中华民国将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而立于世界,不再遭受侵略与压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第二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23](P30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说:“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持和平主义与我友邦益增睦谊,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不同。”[23](P17)中国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独立自主,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与自由的近代国家观念基本形成。

虽然,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局限性,仍然承认革命前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及所借之外债,让与各国之种种权利,并且保护各国在华人民之生命财产,[23](P20)对帝国主义有一定妥协, 但在外交方面,却表现了其主权观念的加强。例如,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几项说帖:要求胶澳租借地、胶济铁路及德国所有他项关于山东省权利之直接归还的说帖;要求废止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条约换文事之说帖;中国希望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租界、关税自由权之说帖。[24](P5—27)对争回中国之主权提出正当要求。在山东问题上,对和会的决定提出抗议:“要知山东问题,关于四万万人民未来之幸福,而远东之和平与利益皆系于是也。中国代表认为,对三国会议对山东问题之解决办法,提出正式抗议,乃其职责也。”[25](P319—321)并且,在国内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代表团最终拒签和约,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权愿竭诚布除,静待世界公论之裁判。”[25](P352—353)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在损害国家主权的条约上拒绝签字,表现了中国人主权观念的加强以及近代国家观念的成熟。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政府为了争取国家独立自主,通过外交途径争回大量因不平等条约而丧失的国家主权。北京政府时期,外交部在一些世界性外交家顾维钧、颜惠庆等的带领下,为国家的利益顽强地推行收复权利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功。如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迫使日本同意撤出山东、英国归还威海卫,九个强国宣布将尊重中国主权,让关税提高至5%,还订立了关税最终自主和废除治外法权的条款。1924年,在中苏协定中,使俄国放弃治外法权及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和庚子赔款。南京政府在1928年又宣布拥有关税自主权。[26](P298)强烈的民族感和国家主权观念的进一步加强与深化,使外交家们为了中国的独立与各帝国主义国家周旋,进行艰苦的谈判与争取,收回了大量国家利权。虽然中国政府的这些外交活动,并未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损失,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地位渐高。

(二)自由、民主、平等观念在中国民众中的普及和接受,对统治者的独裁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辛亥革命后,各地军阀混战割据,国家政权四分五裂,统治者又大搞独裁,企图破坏共和。但由于近代国家观念已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地存在于中国民众之中,使其并不敢明目张胆地公开行动。“在1916—1928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北京政府在1912年临时约法的基础上进行工作。”[26](P293)其先后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9年8月12日)、《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年12月11日)等几部国家根本法,在国体、人民权利等方面都继承了《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规定在共和政体下,使人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虽然这些宪法条例在政局混乱的中国并不能真正得以实现,只是统治者掩盖其独裁行为的一面遮羞布,但其存在,却使统治者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推翻共和、恢复帝制来满足自己为所欲为的愿望,只能通过召开国会以使其要求合法化。而共和制下总统、总理、议会之间的斗争,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总统的权力,对其独裁专权有所限制。因此,可以说,中国民众近代国家观念的根深蒂固,对中国社会政局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近代,由于内忧外患,使一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在惨痛的事实面前猛醒,民族意识高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列宁说过:“在全世界上,资本主义彻底战胜封建主义的时代,是同民族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建立最能满足现代资本主义这些要求的民族国家,是一切民族运动的趋势”。[27](P508-509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也正是随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逐渐孕育形成,并且反过来又促进了民族民主运动的进程。虽然,这种国家观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对于国家的认识也有不正确的方面,但较之传统国家观念毕竟已有了很大进步,具有了近代化的色彩与本质,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点,表现了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发展与转变,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国内国际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孝若.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4[M].香港:龙门书店,196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3]胡汉民.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J].《民报》,(3).

[4]杨度.《中国新报》序[J].《中国新报》,(1).

[5]梁启超.今日救亡之法论[J].《中外日报》,1907—09—01.

[6]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与之·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政党[M].《新民丛报》, (9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0]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5卷[M].北京:故宫博物院,民国十九年.

[11]刘培华.近代中外关系史:上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12]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51卷[M].北京:故宫博物院,民国十九年.

[13]马士.中华帝国外交关系史:第2卷[M].北京:三联书店,1958.

[14]《申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七日.

[15]阙名.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义务[J]. 《湖北学生界》,(3).

[16]余一.民族主义论[J].《浙江潮》,(3).

[17]《民报》第21卷第8号.

[18]蛰伸.论满洲虽欲立宪法而不能[J].《民报》第1号.

[19]章太炎.革命军约法回答[J].《民报》第22号.

[20]无名氏.义和团有助于中国说[A].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1960.

[21]孙中山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2]孙中山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3]辛亥革命资料丛刊:第8卷[C].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24]外交公报[A].1919,(8),程道德.中华民国外交史料选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5]王芸生.六十年的来中国与日本:第7卷[M].北京:三联书店,1981.

[26]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7]列宁.论民族自决权[A].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