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番话说得那么斩钉截铁,使我不由自主地忐忑起来。柳漪师去世已经二十一年了,他的告诫至今犹在我的耳边。
我从大学毕业后几十年来,讲授过《形式逻辑》、《哲学概论》、《政治课》、《列宁的〈哲学笔记〉》、《现代资产阶级哲学》(部分)、《西方哲学史》、《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哲学》、《新黑格尔主义》等课程。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语言表达对促进思想的重要性。一般地说,当然是先要在思想上把问题搞清楚,然后才有可能在语言上表达清楚。但我却还有另一方面的经验,就是,在对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粗线条的想法以后,就往往急于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讲授提纲不过是语言表达的方式之一)来考验这些想法的正确性和准确程度,来发展这些想法的细节。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原以为正确的,也许会证明是错误的;原以为是明白的,也许会证明是模糊的;原以为是充分的,也许会证明还有待补充。例如我在讲完一课之后,经常会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或改进的问题,有时甚至就在课堂上也能一边讲一边意识到这样的问题。这就促使我把问题想得更深透。也正因为如此,我在指导研究生时,总爱强调:只有用自己的语言,概要式地复述一下自己所精读的哲学原著,才能把这部原著掌握得更熟练、更准确。根据同样的想法,我在搞研究、写论文时,往往是有了基本资料、基本论点和基本结构以后就立即动笔,然后在动笔表达过程中再不断充实,不断修改,不断发展。有时,只是由于动了笔才发现问题严重,才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这时就要不怕艰辛,停下笔来,再广泛搜集资料,整理自己的论点,只有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重新酝酿,才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里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了马克思的那句人所熟知的名言,就以它来结束我这篇漫谈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吧:“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原载《文史哲》1985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