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张世英:哲学的新方向
来源:未知  作者:张世英  点击:次  时间:2009-09-19 01:02于哲学网发表

 
  
  注: 〔1〕柏拉图:phaedo,99e,参阅《古希腊罗马哲学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75页。〔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2b9。 〔3〕笛卡尔:《方法谈》第1、4部。 〔4〕〔11〕Jahn Sallis,Delimitation,Indiana Universit Press,1995,p205、27。〔5〕柏拉图只能说是开此种模式之先河,严格意义的“主体-客体”模式是由笛卡尔开创的西方近代哲学之事。此种模式在西方又称“Subject-Object Dichotomy”,我把它译为“主客二分”。 “主客二分”即是“主体-客体”,它不仅指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分裂、对立,也指通过认识而达到的主客统一。主客的对立统一不同于西方现当代一些哲学家所讲的不分主客或主客融合,也不同于中国的天人合一(参阅拙著《天人之际》,第188、199页)。故黑格尔哲学属于“主体-客体”式,叫做“主体性哲学”。海德格尔说:“要成为一个主体,就是要在‘主体-客体’关系中,这就是构成主体的主体性的东西”。(海德格尔:《黑格尔的经验概念》,英译本,纽约,1970年第34页)〔6 〕胡塞尔:Philosophie als strenge Wissenschaft, Zweite Auflage,Frankfurt a.M.:Vittorio Klostermann,1965,p71。 〔7〕〔8〕参阅John Sallis,Delimitation,pp207-208、p77。〔9〕参阅拙文《相通与相同》,载《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10〕参阅拙文《超越在场的东西--兼论想象》,载《江海学刊》1996年第4期;《哲学的转向及其影响》,载《方法》1996年第7期。〔12〕董仲舒:《春秋繁露》。 〔13〕《易·系辞上》。 〔14〕《彖上传》。 〔15〕周濂溪:《太极图说》。〔16〕西方传统的“在场形而上学”也讲无止境的追求,故有进取精神,但它所追求的是永恒不变的抽象概念世界,而且基本上是按照“主体-客体”式的理性的追求,显然不同于西方现当代哲学中之注重现实的无穷追求和中国阴阳学说所强调的生生不息。〔17〕《易·系辞下》。〔18〕参阅拙文《顽石论--艺术中的隐蔽与显现》,载《文艺研究》1996年第3期;《超越在场的东西--兼论想象》,载《江海学刊》,1996年第4期。 〔19〕〔20〕参阅拙文《思维与想象--兼论中国古典诗》,载《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2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422页。 〔22〕〔23 〕参阅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第2卷,台北, 1995年,第163-164、89-90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