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跑题”的《梅兰芳》
来源:学术中华  作者:陈占彪  点击:次  时间:2009-02-04 20:40于哲学网发表

 

  如果一部冠名“梅兰芳”的电影叫人看下来,没让人对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产生一种迷醉的感觉,那么,电影还能说是成功吗?因为对一个以艺术名重于世的大师来说,他的生命的最精华部分正是他的艺术。

  那么,是不是说“梅孟恋”,“蓄发明志”就不重要了呢!NO,同样重要,只是在电影的占取的分量太重,这是因为陈凯歌过于看重这两部分的“剧情”之于观众进剧场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这两个事件之于整个梅兰芳的艺术人生的次要性。以致不惜“炫宾夺主”。

  “豹腰”与“蛇尾”

  然而,“炫宾夺主”了吗?

  事实上,最有卖点的“梅孟恋”的渲染和描述虽不能说失败,但至少不很成功。“梅孟恋”是一个典型的“婚外恋”,“婚外恋”虽然不好听,不道德,但一涉及名人、艺人,时间再过了这几十年,往往也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并被视为一种无可厚非,甚至理所当然的才子佳人的浪漫情事,今天梅家后人不介意便是明证。

  真不介意吗?

  在电影中,固然显示了对梅兰芳孟小冬那段“才子佳人”的恋情的理解,甚至“赞颂”,表达了一种对“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的同情,甚至惋惜,但又因为这是一段婚外恋,又必然涉及到正妻福芝芳与其情人孟小冬的关系问题,所以,在正面表述时,就不能不顾及到这其中的伦理问题,因此,这段恋情就不便被过分的渲染和颂扬,不能被过分的同情和惋惜,这是一个难题,怎么办呢?

  福芝芳对孟小冬说了关键性的一句话使得这个难题得以破解,她说:梅兰芳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他是属于大家的。

  梅兰芳固然不属于他的妻子福芝芳(因为事实上他出轨了),这大家可以理解,但现在看来,原来他竟也不属于孟小冬!(而事实上,他的心是属于孟小冬的)这句话的妙处就在这里。既然梅兰芳的心不属于孟小冬,我们还对这对才子佳人的悲剧有什么值得叹息呢?因为,梅兰芳的心本来就不在孟小冬这里嘛。

  他的心在哪里呢?

  答案是,在我们“大家”这里,也就是说在“艺术”里。然而,艺术,不是孟小冬,才是他的最爱。真的吗?我看未必,梅兰芳固然心爱艺术,但他何尝不心爱孟小冬呢?于是,一方面基于商业的目的,陈凯歌要写“梅孟恋”,一方面基于伦理的考量,陈凯歌不便大写特写“梅孟恋”。

  “艺术”一出招,虽化解了梅孟恋的伦理困境,但同时使表达这段恋情的电影归于平淡。比如,历史上,梅母去逝时,孟小冬前来吊孝,为梅兰芳所阻,所不承认的精彩的“冲突”便不能在电影上得到反映。论理,这如果在电影上得到再现的话,所包含的情感的丰满度和冲突性都是极为难得的材料的。然而,因为碍于伦理的原因“不能过于渲染”使得这些内容不能在电影上得到体现。

  虽然对我们这些局外人来看,这段恋情是才子佳人式的浪漫情事,但对《梅兰芳》剧组来说这样的伦理考虑是必不可少的。有意思的是,一个讲述了梅兰芳“婚外情”的《梅兰芳》电影却因该剧演员“阿娇”在陈冠希的“艳照”中出现遭到坚决而彻底的删除,可笑吗?在此情形下,你如何指望陈凯歌能将梅孟恋拍得酣畅淋漓呢?

  再看“蓄胡明志”的蛇尾。梅兰芳在邦国危难之时,在敌奸的威压之中,蓄起了胡须,甚至向自己健康的身上打针佯病进行曲折抵抗,其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都是感人肺腑的。

  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故事和精神固然可贵,值得歌颂,但倘用电影的语言来表达,其实是不会用很大篇幅的。现在,陈凯歌要和“斗戏”一样的份量来表达这样的故事,将这段故事渲染,拉长,就势必使得故事稀释,致使意味不深厚,比如,电影中日本人邀请、幽闭、恫吓梅兰芳,这些情节虽然努力营造一种恐怖、惊险,阴森的气氛,但其实并不能传达出这样的效果的。

  《梅兰芳》电影豹腰和蛇尾的出现,实质上是将把“绿叶”当“红花”,把“配菜”当“正餐”的缘故。描写梅兰芳这样一个艺术大师的影片,应当主要着眼于如何集中地、技巧性地将他的京剧艺术的优美和高妙之处告诉大家,而不是过多地顾虑市场渲染他的“人生花絮”,如婚外恋情、民族气节。

  陈凯歌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电影的第一部分展示了梅兰芳的艺术魅力,而失败之处在于没有将梅兰芳的艺术魅力继续展现开来。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他从《无极》向《霸王别姬》的艺术水准的回归,其实,他只是往回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因为他似乎过于相信自己对市场的,对大众的理解力判断,虽然这种判断并不一定正确,所以便形成了这样的一部“跑题”的《梅兰芳》。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