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事业从五伦作起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五伦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夫妇循礼、对朋友忠诚宽容、同道相谋(君仁臣忠)。这五伦由近到远,每个“伦”内都协调有序(“伦”的含义是次序)。
多数人都想成家立业。古文明之后,成家与立业相辅相成。
一个什么业都没有立的男人很难成家,因为女人的本能是不与无业的男人生儿育女。近代以来略有变化:在福利国家中,生儿育女有社会保障,成家就不一定以立业为前提。不过,不愁温饱的多数成年人还是想立业。
围绕小家庭的立业常被称为私业,以天下为家的立业称为公业。近代以来,君子为了学习海盗,必须丑化君子(参见第二章)。丑化的方法是:建立一个高不可攀的标准“大公无私”,然后把君子都说成是伪君子,再按照基督教的理想标准(只有很少的神父能达到),把君子描绘成嘴里说着仁义道德,心里却是男盗女娼,满脑子都是个人的私心。
上个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委托一批学者编篡《辞源》,西历1915年出版,列有专条:“大公,谓公之至也,如云大公无私。”
《辞源》编辑部有不少饱学之士,不会不知道“大公”这个词出于明代王夫之(船山)的《读通鉴论》,但却未引其源:“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如果援引这个词的源头,大公就不能解释为“公之至也,如大公无私”,而必须解释为“把小范围的私推广到大范围(天下)”。以天下为家,就是大公,。大公不必无私,不排斥私心,而是要把私家的范围扩大到普天之下。无私不可能大公,顶多只能小公,如某人背了一块大石头,把自己和石头一起沉到河中,给人们做跳板(《荀子·不敬0302》)。
儒家不提倡这种不人道的大公。宋明之后虽有“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法,但其作用主要是反对奢侈浪费,与佛教相抗衡。在宋明时代,佛教主张的清心寡欲导致生活节俭,比较适于环境条件较严酷的中国国情。理学没有要求每个人都不吃不喝不繁殖,在朱熹看来:“饮食,天理也;要求美,人欲也”(《朱子语录·卷十三》)。理学从处世出发提倡节俭,不同于佛学,不是从厌世出发而提倡节俭。
儒家倡导的五伦不是大公无私,而是珍重自然契约中的私:天赋人伦。这样的私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群体延续。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可以说成交易互利:孝敬父母的人,子女也会孝敬自己。这个交易不是当场交易,而是远期交易;不是一对一,而是上中下环环相交。德制学选的制度保证多数人都能顺利成交;正如一对一的顺利成交也需要法制钱选的制度保证一样。
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兄弟姐妹也关心爱护自己,是现代所说的交易互利,但是不限于经济交易,还有许多文化的和天伦的交易互利。
文化交易互利的成本最小,因为把人们最容易拥有和最不会丢失的东西当成资源。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是天生就有的,相互之间的帮助,是最不会丢失的,有许多年都是互利的,幼年和老年不是互利,但是从代代相传来看,仍是有付出也有获取(不育后代者例外)。兄弟姐妹之间也有血缘纽带,是自然的,不会丢失的,相互之间的帮助,在时间上更长久。
经济交易互利的成本比较大(参见第6-4节关于儒家与法家的讨论),把生产过程所需要的东西当成资源。
武力征服的成本介于文化交易和经济交易之间,可是风险最大。造反组织的内部通常是文化交易,雇佣军的经济交易多一些。
尊儒的皇帝把天下当成自己的家,也就是“家天下”。这个家是动词:一方面是要求最高管理者要像对待家里人一样对待被管理者,另一方面是按照管理家庭一样管理天下,例如以孝治天下,长幼有序,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等等。
君子学海盗之后,把“家天下”说得十恶不赦。在丑化君子的年代,许多学者都从最坏的意义上理解家天下,也就是把天下的好处全都用到自己的家里。
大肆批判家天下的结果是:管理者不把被管理者当成自己家里的人,只当作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天下不是最高管理者的家,只是一架征服自然的大机器。
要求最高管理者把天下当成自己的家,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多数家长都希望家人说自己是个好人(立德),多数家长都不愿意污染自己家里的生态环境,也不愿意自己家里遭劫遭灾(立功),多数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给后代(立言)。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