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后汉书·马融传》。
(2)上书《蔡邕传》。
(3)《三国志·魏书》卷九《曹爽传》注引《魏氏春秋》。
(4)姚振宗《补三国志·艺文志》著录,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
(5)《隋书·经籍志》著录,已佚。
(6)《三国志·魏书·王弼传》。
(7)上书《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
(8)《隋书·经籍志》著录。
(9)同上。
(10)已佚,部分散见于皇侃《论语义疏》和邢易《论语正义》。
(11)《晋书·阮籍传》。
(12)《宋书·艺文志》著录。
(13)《隋书·经籍志》著录,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
(14)丁国钓《补晋书·艺文志》著录。
(15)《世说新语·雅量》。
(16)上书《文学》刘孝标注引《(向)秀别传》。
(17)同上。
(18)此书已佚,黄逢元《补音书·艺文志》著录,《经典释文序录》张潘集解引。
(19)《晋书·郭象传》。
(20)《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文士传》。
(21)《隨书·经籍志》著录,已佚。
(22)《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已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皇侃《论语义疏》中有引文。
(23)黄逢之《补晋书·艺文志》著录。
(24)《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
(25)同上《玠别传》。
(26)《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27)同上《荀彧传》注引《晋阳秋》。
(28)袁宏:《后汉书》卷六十二。
(29)《宋书·郑先之传》。
(30)《老子·六十三章注》。
(31)《周易·上经注》。
(32)《庄子·人间世注》。
(33)上书《知北游注》。
(34)《论语集解·微子注》。
(35)《周易·鼎卦注》。
(36)《老子·三十二章注》。
(37)《庄子·天运注》。
(38)上书《大宗师注》。
(39)上书《骈拇注》。
(40)上书《天运注》。
(41)同上。
(42同上。
(43)上书《骈拇注》。
(44)上书《达生注》。
(45)上书《骈拇注》。
(46)上书《天运注》。
(47)上书《骈拇注》。
(48)上书《天运注》。
(49)同上。
(50)《晋书·王坦之传》。
(51)《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197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52)《晋书·王坦之传》。
(53)《抱朴子·明本篇》。
(54)上书《辩问篇》。
(55)《魏书·逸士传》。
(56)《晋书·庚峻传》。
(57)《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注引《魏略》。
(58)《晋书·裴秀传》。
(59)上书《杜预传》。
(60)《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61)《晋书·邓粲传》。
(62)《上书·儒林传》。
(63)同上。
(64)上书《江统传》。
(65)上书《王坦之传》。
(66)《文苑英华·废老庄论序》。
(67)《魏晋玄学之形成与发展》,收入《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
(68)此话庞朴用来指夏侯玄。见《名教与自然之辩的辩证进展》,收入庞氏《沉思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9)《汉魏学术变迁与魏晋玄学的产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