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变化趋势的循环性
物极必反,是《周易》思想支柱之一。它肯定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超过极限,毫无例外地向其对立面转化。事物变化形成为始则终,终则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封闭圈。我们以能否完整表现循环变化全过程为分界,把不能完整表现全过程的,称为变化的循环趋势,能够完整描绘全过程的,称为变化的循环系统。
(一)变化的循环趋势
许多卦爻,遵循物极而反的法则,至变化终了时,仅仅指明或预示向相反方向变化的现实或可能,至于向相反方向变化的具体进程,没有相应的卦爻予以勾勒描绘。它不能完整表现循环变化的全貌。
变化的循环趋势分为现实循环趋势和潜在循环趋势。
1.现实循环趋势
现实循环趋势是指卦爻变化越过极限,出现向相反方向变化的现实起点,预示并决定未来变化方向的趋势。一般说,第五爻处变化的极限,上爻代表向相反方向变化的始点。如《旅卦》,前四爻言旅者时而失去一切,甚至身无立锥之地,生活非常艰苦;时而腰缠万贯、童仆侍候,富有、气派、威风。经过曲折、反复,终于达到人生的黄金时期,辉煌的顶峰,六五即是。“射雉,一矢亡”,言百发百中,心想事成。“终以誉命”:“誉”,令闻,言名扬四海,妇孺皆知。“命”,福禄,福禄加身,应有尽有。乐极生悲,人上九,旅者又陷入凄凉的境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鸟焚其巢”,一切化为乌有,囊中羞涩,“旅人先笑后号啕”,乐而悲的形象写照。“易”同场,旷野。“丧牛于易”,喻销声匿迹,“终莫之闻也”。上九始,旅者又步人新的艰难征途,其具体进程却不得而知。
2.潜在的循环趋势
潜在的循环趋势,指六爻变化终结时,存在着向对立方向转化的可能性,没有相应的爻表示这种转化已经启动。这种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前者如《困卦》,后者如《井卦》。
《困卦》推演至上六,“困”的程度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故曰“困于葛 ,于 ”。“葛 ”,攀附缠绕的蔓生植物。“舱跪”,不安状。被“困于葛茁”,宛如葛蔓缠身,动弹不得,惊恐万分。困极自有出困之道,困难中包含着出困的客观条件,走出困境,迈人顺利的时机已经到来。人们只要把握机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采取恰当的对策,有望脱离困难的境地,故曰“动悔有悔,征吉”。物极而反,已具条件,转化即将成为现实,开辟进入顺利的新航程。
《井》卦展示一口被弃的废井,经过精心修葺,逐渐复原的进程。至九五,修整完毕,大功告成。“井洌寒泉食”:“洌”,甘洁。“寒泉”,清凉。清凉、洁净、甘甜的井水可供食用。上六,汲取井水,济人利物,不加覆蔽,物尽其用,《井卦》变化,暂告一段落。井废而成,修葺之井亦有废之日,成中含废的可能性。上六处井功能充分发挥的鼎盛期,尚未露出井毁的破绽和蛛丝马迹,成向废转化缺乏现实条件,乃未来之事,故名曰抽象可能性。
(二)变化循环系统
对立性质的两卦十二爻构成完整的、周而复始、封闭式的变化进程,称之为变化循环系统。两卦结成一体的方式有别,变化循环系统分为极反循环系统和自然过渡循环系统。
1.极反循环系统
《乾卦》与《坤卦》结合形成极反循环系统。
《乾》
初九 潜龙勿用。
“潜龙勿用”,言摩励以须,待时而动。
九二 见龙在田。
“见”同现,龙出现在地上。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龙上不在天,下不在地。离地上升。
九四 或跃在渊。
有时上升而下降。
九五 飞龙在天。
龙在天空腾飞。
上九 亢龙有悔。
龙高亢奋进不已,事与愿违,进而反退。
《坤》
初六 履霜,坚冰至。
爻辞喻阴始生而渐盛,定下全卦形势发展的基调
六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天圆地方,古人的一种天地观。六二,坚冰至。地方,冰方形,边直,其大无比。直方大,形容坚冰的形状和面积。“习”,实践、劳作。天寒地冻,劳作不仅挑雪填井,徒劳无功,且劳民伤财,有害无利。“不习无不利”。
六三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章”同彰。“含章”,藏匿才德。“贞”,固守。爻辞言固守含晦之道,有时遇到可为之机,往往“含章”而画脂镂冰,无功而返,却可明哲保身,趋利避害。
六四 括囊无咎无誉。
“括”,结扎。“括囊”,囊口被结,囊中一切隐藏不露。晦知藏身,避而不为,“无咎无誉”。
六五 黄裳,元吉。
“黄裳”,下服,六五尊位,喻屈尊居下,退让为怀,浑俗和光,与世无争。
上六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龙”,《乾卦》的龙,阳的代表。上六,阴盛极而衰,阳始生而渐盛,受抑制的阳奋力抗争,与阴决一雌雄,“龙战于野”。但渐盛的阳不敌始衰之阴,受伤而归,“其血玄黄”。
(1)《乾卦》与《坤卦》性质不同,表现在:
①卦爻性质相反。《乾卦》六阳爻组成,《坤卦》六阴爻构成。阳爻、阴爻性质完全殊异。
②象征意义对立。《乾卦》六阳爻依次递进示阳生而盛,象征客观形势大好,于君子十分有利。《坤卦》六爻依次递进,示阴生而盛,借助履霜,坚冰至,以冰雪天气喻客观形势严峻,不利于君子。简言之,《乾卦》象征有利形势,《坤卦》象征不利形势。
③君子进退不同。《乾卦》以龙况之,君子像龙升腾那样,一步一步攀附,直登九五之尊。《坤卦》,借助不可为,不能为,表明退而不能进。
④《乾》《坤》通过什么方式,使首尾相连(即《乾》之上九与《坤》之初六,《坤》之上六与《乾》之初九相接续)组成封闭式的循环圈?显然,通过极反形式。《乾》之上九,阳盛极而衰,阴始生;有利形势登峰造极,始向不利转化;君子进极而始退。《坤》之初六,阴始生,不利形势之初,君子始退的诸种意义,皆是《乾》之上九极反的结果。这样,《乾》之上九和《坤》之初六接轨,《坤》之初六必然相继于《乾》上九之后,开始《坤》卦变化历程。同样,
《坤》之上六,阴盛极而衰,阳始生;不利形势至极,有利形势崭露头角;君子始进。《乾》初九的含义与《坤》上六极反意义不谋而合。《坤》上六之后,必然是初九继之,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极而反,把《乾》《坤》两卦连成一体,故称为极反循环系统。
由上可知,《乾》、《坤》两卦形成三位一体的循环系统。三位即阴阳循环系统,利与不利循环系统,进与退的循环系统。一体即三个循环系统本质为一,是《乾》《坤》两卦同一循环系统的三种表现形式。
2.自然过渡循环系统
《泰卦》与《否卦》组成的循环系统属于自然过渡循环系统。
《泰》
初九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茹”,根之相牵连者。“汇”,类。泰时,“小往大来”,拔茅连茹,君子类进无遗,吉。
九二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包荒”,喻宽宏大量,雍容大度。“用冯河”,喻勇于革故鼎新。“不遐遗”,言周及庶事。“朋亡”,言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治理宜循序渐进,适中而行,“得尚于中行”。上述治泰方法原则,旨在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九三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意味着处在“泰”向“否”转化的关键时刻,往前一步,“泰”向“否”转化。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可保常泰。“艰贞无咎”。
六四 翩翩,不富以其邻。
越过九三入六四,意味着“泰”向“否”转化,小人纷至沓来,开始取代君子的地位,故曰“翩翩”。“邻”,指君子。“不富以其邻”,小人与君子冰炭不容,小人独富,富不及异类,君子贫困交加,处境悲惨。
六五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祉”,福。“帝乙归妹”,王姬下嫁,象征“否”势发展,君子大权旁落。小人势长,君子被迫拱手让权,弃尊处下,躲避小人戕害,以此求福,“以祉”。君子身否道亨,“元吉”。
上六 城复于隍,勿用师。
“掘隍土积累以成城”。“城复于隍”,“城土颓圮,复反于隍”。象征
“泰”衰败,覆水难收,已成定局,无可救药。“勿用师”。
《否》
初六 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贞”应为征。初六爻辞与《泰卦》初九爻辞除类进对象不同,其义无异。《泰卦》初九言泰时,君子并肩类进,吉亨。初六言否时,拔茅连茹,小人党进,吉亨。
六二 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承”,承诺,引申喻政令。小人独揽大权,一切政令自小人出。“包承”。故小人吉,君子身否道亨。
六三 包羞。
六三,处“否”向“泰”过渡的转折点,越过这点,否向泰转化。小人当道,作恶多端,然其遮掩丑行,隐藏劣迹,企图遮人耳目,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利益。欲盖弥彰,面临崩溃的危险。
九四 有命无咎,畴离祉。
“畴”,类。“离’’,附丽。“祉”,福。超越六三进人九四,“否’:极而反,社会迈入“泰”的时代。泰始,部分君子率先受命于危难之际,充当治泰的大梁,时来运转。“有命无咎”。一叶知秋,君子共享吉利的日子指日可待。“畴离祉”。
九五 休否,大人吉。
君子经过一番治理整顿,摧陷廓清,乱去治来,“否”止大好局面呈现在人们面前,“休否”,“否”去“泰”来,君子吉。
上九 倾否,先否后喜。
否极,栋折榱崩,冰消瓦解,彻底倾覆,“倾否”。“否”覆灭,“泰”方兴未艾,君子遭遇发生根本变化,告别穷困潦倒,迎来光辉灿烂的锦绣前程。 ‘
(1)《泰》《否》两卦结构比较特殊。从爻性观之,它们各由三阳爻三阴爻组成。《泰》卦,三阳在下,三阴居上,《否》卦相反。爻性不同,表现在《泰》之下三阳爻与《否》之下三阴爻,《泰》之上三阴爻与《否》之上三阳爻。从爻辞意义观之,《泰》《否》卦分别表示“泰”“否”各半。具体言之,《泰卦》初九、九二、九三,示泰盛而极,故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之说。我们称之“泰”的发展期。六四、六五、上六,示“泰”极向“否”转化,“否”始生,至“城复于隍”,“泰”终“否”成,称之“否”的形成期。《坤卦》初六、六
二、六三,示“否”盛而极,称之“否”的发展期,九四、九五、上九,示“否”极泰始生,至“倾否”,“否”终“泰”成,称之“泰”的形成期。爻辞意义的不同,表现在《泰卦》之下“泰”与《否》卦的下“否”,《泰卦》之上“否”与《否卦》之上“泰”。
(2)如果我们把《泰》《否》两卦十二爻首尾(《泰》之上六与《否》之初六,《否》之上九与《泰》之初九)连接且以阴爻与阳爻为分界,便可得到纯六阳爻,纯六阴爻组成的“新卦”。前者示阳始生渐盛而极“泰”形成而发展;后者示阴始生渐盛而极,“否”形成而发展。《否》之初六、六二、六三乃《泰》之六四、六五、上六变化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泰》之初九、九二、九三亦是《否》之九四、九五、上九变化的继续、延伸和发展。这样,它们把割裂开来的变化过程,重新统一为两个完整的变化过程。《泰》之上六与《否》之初六,《否》之上九与《泰》之初九本来就是同一变化过程顺次衔接,依次递进的两个环节,《泰》之上六与《否》之初六,《否》之上九与《泰》之初九的连接,自然而然,自然由此达彼。故由这种方式结合成的“泰”而“否”,“否”而“泰”首尾相接的循环系统,名之曰自然过渡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