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顏延之《陶徵士诔并序》笺证(三)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朱子語類》卷三十四《論語十六·述而篇·子謂顏淵曰章》“用舍無預於己,行藏安於所遇”條: 

    陶淵明說盡萬千言語,說不要富貴,能忘貧賤,其實是大不能忘,它祇是硬將這個    
抵拒將去。然使它做那世人之所為,它定不肯做,此其所以賢於人也。[139]
又卷一百四十《論文下·詩》“杜子美‘暗飛螢自照’語”條:
陶卻是有力,但語健而意閑。隱者多是帶氣負性之人為之。陶欲有為而不能者也。[140]
 朱子此是知言。澹泊心、自由心的實踐,需要“帶氣負性之人”的硬氣、剛性的支持。
4.淵明之死:道德智慧生命的完成 
顏延之《陶徵士誄》:
仁焉而終,智焉而斃。黔婁既沒,展禽亦逝。其在先生,同塵往世。
延之寫淵明之死,令讀者低回流連。
《荀子·大略篇》:
 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141]
《晏子春秋》卷一《內篇·諫上》:
    昔者上帝以人之沒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142]
       《老子》第四章:
          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143]
         顏《誄》“仁焉而終”,是用子貢“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及晏子“仁者息焉”之語意,表示淵明的一生,是仁者的一生,是道德實踐的一生,淵明之死,是道德生命的完成。
顏《誄》“其在先生,同塵往世”,是借用老子之語,表示淵明的生命,已入於歷史光輝之永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