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陶渊明政治品节的见证——顏延之《陶徵士诔并序》笺证(二)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節。(唐賈公彥《疏》:雉性耿介,不可生服,其士執之,亦當如雉耿介,為君致死,不失節操也。)[89]

《後漢書》卷九十七《李膺傳》:

 南陽樊陵求為門徒,膺謝不受。陵後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為節志者所羞。[90]

又:

 (劉)佑數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唐李賢註:“為司隸校尉,權豪畏之也。《詩》曰: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鰥寡,不畏強禦。”)[91]

又:

 及陳蕃免太尉,朝野屬意於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禍,欲令屈節以全亂世。[92]

案:《左傳》、《周禮註》、《後漢書》為先秦至劉宋之文獻;《廣韻》雖為北宋文獻,但實為隋陸法言《切韻》之增廣,其字義訓詁則來自先秦漢魏六朝資料;故上述文獻所載“節”字的傳統用法和字義訓詁,得為劉宋時顏延之所採用。

由《說文》、《廣韻》可知,“節”字本義為竹節,其引申義之一是泛指為人節操;《諡典》“好廉克己曰節”同之。由《左傳》、《周禮註》、《後漢書》則可知,“節”字的傳統用法,主要是專指人的政治節操。顏延之及友好諡陶淵明曰“靖節士”,當是字面取《諡典》為人節操之泛指,深意則取傳統用法的政治節操之專指。其內涵,當包括陶淵明能堅守並能安於為人之節操,在劉宋時能堅守並能安於晉遺民之政治節操。

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93]《飲酒》第二首:“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94]又第十六首:“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95]《詠貧士》第五首“至德冠邦閭,清節映西關。”[96]可見淵明一生是如何珍惜和堅守自己的節操。延之及友好諡陶淵明“靖節士”,是非常貼切的事。

 

                      四、《陶士誄》之微言

1.“夷皓之峻節,錙銖周漢”:表示淵明體現遺民峻節,蔑視並不臣不仕劉宋新政權

顏延之《陶士誄並序》:

 若乃巢、由之抗行,夷、皓之峻節,故已父老堯、禹,錙銖周、漢。

四句位於《誄序》篇首,是對陶淵明政治節操之總讚語。四句用錯綜句法,如果順其意脈,次序當為:若乃巢、由之抗行,故已父老堯、禹;夷、皓之峻節,(故已)錙銖周、漢。

“夷、皓之峻節”,“峻節”二字,是何等性質、何等力度?此二字,非表達政治節操不可能用,非表達壁立千仞之政治節操不可能用。用此二字,正是依據陶淵明拒與劉宋合作的行為。

“錙銖周、漢”,典出《禮記·儒行》篇記孔子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雖分國如錙銖,不臣不仕。其規為,有如此者。漢鄭玄《註》:言君分國以祿之,視之輕如錙銖矣。[97]錙銖周、漢錙銖,是名詞作動詞用,用以表示蔑視;“周、漢”,是夷、皓所面對的新政權,借指陶淵明所面對的劉宋新政權。“錙銖周、漢”,乃是表示陶淵明蔑視劉宋新政權之態度。

“錙銖周、漢”用《禮記·儒行》“雖分國如錙銖”之古典的關鍵,猶在於暗用其下句“不臣不仕”,以揭示陶淵明不臣不仕於劉宋新政權之事實

四句之句法和完整意義,更需進一步說明。

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巢父》:

 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

父。[98]

《高士傳》卷上《許由》:

 由於是遁耕於中嶽潁水之陽,箕山之下,終身無輕天下色。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濱。[99]

《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首陽山。[100]

《漢書》卷七十二《王貢兩龔鮑傳》:

 漢興,有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當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聞而召之,不至。[101]

唐顏師古註:

 四皓稱號,本起於此。[102]

案:巢、由、夷、皓的共同特點,是隱居不仕。其不同點為,巢、由之隱居不仕,祇是由於本性高潔、澹泊名利,並沒有易代的背景,也沒有遺民氣節、蔑視新政權的意義;夷、皓尤其伯夷、叔齊,則具有易代的背景,和遺民氣節、蔑視新政權的意義。顏《誄》此四句,是用淵明筆法,寫淵明志事。 

 何以見得顏《誄》此四句是用淵明筆法?請覆按陶詩。

陶淵明《述酒》: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