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剑桥大学
6 哥伦比亚大学
6 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
6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
6 莫斯科航空学院
6 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
12 密歇根大学
12 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
3. 生物科学
1 剑桥大学
2 小利兰•斯坦福大学
3 牛津大学
3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
3 加州理工学院
6 哈佛大学
6 伦敦大学
6 麻省理工学院
6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6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11 哥伦比亚大学
11 洛克斐勒大学
4. 医学
1 剑桥大学
1 哈佛大学
3 哥伦比亚大学
3 伦敦大学
5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6 巴黎大学
6 柏林洪堡大学
8 帕多瓦大学
8 康奈尔大学
8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8 洛克斐勒大学
12 波洛尼亚大学
12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12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
5. 文科
1 巴黎大学
2 牛津大学
3 柏林洪堡大学
4 剑桥大学
5 哥伦比亚大学
5 伦敦大学
7 哈佛大学
8 芝加哥大学
9 波洛尼亚大学
10 耶鲁大学
10 格奥格-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
12 维也纳大学
以下图表给出各名校的学科侧重。这与分科排名不同,因为学科侧重指的是同一学校内部各学科的成就比例,而分科排名则是指各个学校之间在同一学科的成就。
(四) 城市排名
各国主要学术城市按照各个城市的入选学校的分数之和给出名次如下:
名次 城市
1 Paris 巴黎
2 Boston 波士顿
3 New York 纽约
4 Москва 莫斯科
5 Berlin 柏林
6 Chicago 芝加哥
7 Los Angeles 洛杉矶
8 London 伦敦
8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圣彼得堡
10 San Fracisco 旧金山
11 München 慕尼黑
12 Zürich 苏黎世
讨论
高校排名始终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究其原因不外是因为任何评判高校的优劣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对于某些人来说,上大学主要是一种投资策略,于是收入便成为主要的评定标准。在美国,比较大学校友收入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在悄悄地进行。等到巴黎高师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全球范围的时候,我们很快就发现一个怪诞的现象,即日本的学校往往名列前茅。其实,日本的名义收入本来就比较高,这是日本的资源贫乏和物价高昂所造成的。其它亚洲主要都市如香港、新加坡等也有类似情形。因此,按照汇率来比较各国的收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况且汇率本身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如果要按照实际购买力来判断收入的话,物价指数的制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济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不准备讨论这个复杂问题了。
对于希望评价高校学术水平的人来说,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评定标准,同时又缺乏一个量化的方法。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国外的许多排名都是根据主观印象进行的。遗憾的是。这一类的印象派排名在一国之内尚可以有某种意义,却很难应用在国际排名上面。大多数参与排名的人都只关心自己国家的高校,其次是同一语言的国家的高校,于是便产生出种种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的排名。
上海交大的排名使用了某种国际上通用的文献作为资料来源,看来似乎公正,但其可操作性是值得怀疑的。这些文献本来就不是设计来为高校排名用的。不同学科、不同课题的论文难度和意义,无论是从理论来讲还是从实用来讲,都没有什么可比性。哥白尼一辈子只出了一本书;孟德尔关于豌豆研究的一篇论文就奠定了整个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尽管在发表之后的三分之一个世纪里面几乎没有人引述他的文章。与此相反,某些教授一生可以发表数以百计甚至于数以千计的论文,但其影响力却不如真正的大师。如果我们靠数文章来判断学术研究的水平的话,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引进成百上千倍的扭曲。这里,我们甚至于还没有开始考虑由于某些低水平学报上面的文章存在的学术道德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今天决非个别和孤立的现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上海交大的排名实际上根本不是文章里交代的那么一回事:别人用他们的方法却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不仅仅从根本上动摇了其排名的可信度,而且也显示存在某种学术道德问题。除此以外,国内某些排名甚至于将论文数目与经费、学校规模、录取分数等综合评判。这种评判实际上是将手段 (如经费) 与目的 (成果) 混为一谈,属于逻辑混乱。假如一个运动员跑输了却说他的训练比别人更费钱,你会不会把奖牌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