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讨了民间情歌起源的问题。民间情歌是如何起源的?这是研究民间情歌首先必须研究的问题,为求得合理的阐释,有人通过对历史典籍与少数民族民间风俗的考察,认为民间情歌起源于性择意向。有人通过对土家族情歌中“以动物求偶、植物花果作比兴”的分析,认为“情歌是随着人由动物向人进化的过程,从动物的求偶音响而进化,而发展来的”’“情歌起源于人类的性本能”。有人通过对情歌的表述,也表现了这一认识,即“情歌是性意识的一种外化形式,是人的性压抑、性欲求的某种自然发泄。”
2、探讨了民间情歌生成的原因。民间情歌的生成既有普遍的人性心理的反映,也有某些特殊的地理、宗教、习俗因素。如有人认为土家族改土归流前,因生活于崇山峻岭之中,与汉民族文化处于隔绝状态,故封闭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善歌的民族特点及“以歌为媒”的风习生成了原始、自由的民间情歌。而改土归流后,汉文化的大量渗人,生成了社会、家庭因素多于人性因素的民间情歌。有人对荔波坤地布依族情歌的生态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生成既有偏僻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因素,更有“闹门墙”的习俗话动的催发。
3、分析了民间情歌发展史。民间情歌无论是词或是曲,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有利于人们认识民间情歌的发展规律。有人根据土家族情歌中的女性心态,以改土归流这一历史事件为分水岭,将土家族情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情歌充分反映了人性、人情;后期情歌则多忧虑矛盾之情而少自主无忌之意,多伤痛凄惨之感而少愉悦轻松之状,多悲壮决绝反抗之声而少张扬舒展之调。
4、探讨了民间情歌的分类问题。分类是许多学科都要涉及的问题,而且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研究民间情歌同样也要涉及这一问题,故有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进行分类的,如有人将陕北的民间情歌分为”情缘”、‘情爱”、“情思”、“情别”、“情怨”、“情伤”六部分。有人将巴渝情歌分为初交歌、赞美歌、相思歌、送别歌、起香歇。“将喀什噶尔的民间情歌分为“初识歌”、“试探歌”、“赞萌歌”、“相思歌”、“起誓歌”、“反抗歌”、“逃婚歌”。“有人将满族情歌分为“求爱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有人将壮族“歌圩”中的情歌分为相见歌,壮语称“欢会面”。它具有预示全曲内容、定下全曲旋律、基调的作用(相见歌又分为欢歌,壮话称“欢昂”;初会歌;初连歌)催请歌,壮语称“欢请”(假请歌又分为催请歌、谦让歌壮语称“欢辞”;挑逗歇壮语称“欢逗”)、赞美歌壮语称“欢台”、盘歌壮语称“欢功夫”或”欢团。、结交歌壮语称“欢交”(结交歌又可分为探情歌、逗情歌、求情歌、不嫌歌、定情歌)、分别歌壮语称“欢离”(分别歌又可分为忠贞歌、劝诫歌、分手歌)、重会歌壮语称“欢逢”(重合歌又可分为思念歌、失意歌、反抗歌)。有人将土家族情歌分为“相识歌”、“初恋歌”、“热恋歌”、“盟誓歌”、“相思歌”、“诉苦歌”、“反抗歌”、“逃婚歌”。有人将鄂伦春族情歌分为“赞美歌”、“约会歌”、“求婚歌”、“出嫁歌”、
“贺喜歌”、“相思歌”、“愁情歌”、“逃婚歌”。“有以体裁分类的,如有人将鄂西土家族民间情歌分为:山歌、采茶歌、扬歌、对声子、龙摆尾、穿号子、五句子等。有以演唱方式分类的,如有人将巴渝情歌分为独唱、对唱(包括部分盘歌形式)与领合相间等。
5、探讨了民间情歌的唱腔。民间情歌因民族、地域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唱腔。如土家族民间情歌的唱腔有柔腔、高腔、拖腔、滚腔、花腔。
6、探讨了民间情歌兴衰的原因。民间情歌的兴衰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如有人认为土家族情歌兴盛的原因在于巫祀的刺激,衰竭的原因在于以往作为情歌基础的神秘的性爱和淫祀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正在改变。也有人认为鄂西土家族情歌发达繁荣的先决条件是古代社会婚姻制度的相对自由。哈萨克情歌兴盛的原因在于:丰富多彩的对唱形式——传统对唱、阿肯对唱及节奏明快、规律性强,便于诵唱和即兴发挥。
7、探讨了民间情歌精美的奥秘。情歌为什么是最精美的口头语言艺术作品,这也是研究民间情歌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有人认为在情歌的创作与流传的过程中可求得合理的解释。因为爱情本是人类员美好而又生生不息的一种感情,情歌直接联系着人们的爱情生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爱情语言。为了员有力的打动情人的心坎,在角逐中赛过对手,人们总是竞奇争巧、花样翻新,呕心沥血地去追求最新最美的艺术境界。而传统情歌又是众口传诵,世代传承之作,人们用集体艺术智慧不断地对其进行锤炼加工,于是日臻完善,脍炙人口。也有对具体歌式的总结,如有人认为传统情歌“五句子歌之奇,还奇在曲调可以欢快轻风越,亦可奔越豪放粗犷,既可抒含蓄婉转之情。又可发怨恨激昂之愤。”
五、探讨了民间情歌的创作规律
民间情歌虽然是人民大众的即兴创作,但也有一定的创作规律。通过研究有人认为民间情歌创作中存在着对套语进行新的组合的现象,这种套语模式:一是意念套词.如维吾尔族情歌中的“黑眉毛”即此;一是套语式结构、它是指一个诗行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不变助词组,构成诗行的既定框架;另一部分则是可变的套语或套语式短语。民间情歌创作中还有元意象的运用现象;一为运用元意象宣接表现,即将莱一事物直接与所咏对象联系起来。如新疆各民族情歌中,可以运用的元意象中,动物有花鹿,象征吉样、聪明;白天鹅,象征自由、高贵、纯洁;羊羔,象征温顺、善良、柔情;大雁,象征忠贞专一;雏鹰,象征勇敢、矫健、机敏:夜莺、百灵鸟,象征伶俐、美妙;马,象征忠诚、坚韧。花朵;玫瑰,象征热烈、娇艳;牡丹,象征高雅、宝贵;石榴花,象征热情、奔放;雪莲花,象征坚强、高洁。树木:白杨:象征品格高尚;沙枣,象征生命力坚韧,芳香;松树,象征青春、永恒;桑树,象征美满、幸福。一为运用元意象进行间接表现。即与所咏物表面关联不甚密切的意向,如新疆情歌中,苹果、鱼、马、月亮表面上与爱情主题不甚密切,但却常常被运用为元意象。而客家情歌中也常用茶为元意象。有人通过研究,认为民间情歌亦有自己的意境,如苗族民间情歌的意境具体表现在四面的流动性、形象的主观性、诗意的深刻性方面,画面的流动性即展现动态画面以及歌者的感情流,使听众在思想中浮现出带有歌者感情色彩的画面,形象的主观性即是说无论是即兴创作的情歌还是流传中加工的情歌都抒发自己或注入了人们的主观感受。诗意的深刻性即是说民间情歌寓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有人认为民间情歌创作有自己的独特抒情方式,如上家族民间情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态表情,这种态一是自然生理情态,主要指脸部情态、眼神情态,一是动作情态。一种是移情表情,这种表情有两种情况,一是选取实在客体移情,一是创制想象客体移情。”也有人根据流传于湘西、桂北、黔东、鄂西南、川东诸地的苗族情歌,对苗族情歌的比兴手法进行了总结,认为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及自然条件——东部方言的苗族大多生活在大山区中的经济、文化生活,为苗族人民表现事物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提供了条件,故在情歌创作中往往比兴会用,同时出现;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灵活运用。还有人对民间情歌的韵律和句式进行了总结,如土家族情歌有押尾韵、头韵、腰韵、插花韵之分。五句子歌则是一、二、四、五押韵,中间不押韵,亦有对称和谐的美感。”侗族情歌四句一首的隔行押韵,四句以上一首的押韵自由.只求上口、可歌。客家情歌有一蝉联句式,即前句末句与后句首句完全相同。土家族民间情歌有四句头、五句头、三句半。哈萨克情歌以十一个音节为一个诗行,以二或四行为一个诗段,每首歌多以二、三、四个诗段组成,常重复每个诗段的最后一行以加强表现力。其节拍有“四四三拍”、“三四四拍”、“四三四拍”三种。
六、对民族间的民间情歌进行了比较研究
为了探讨民族民间情歌的共同规律及相异现象形成的原因,人们对不同民族间的民间情歌进行了比较研究,或探讨其相同的根源,或分析其相异的原因,或追寻其影响、传承的线索,它既有单独为文全力探索的.也有在文中顺便点拨的。如有人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民间情歌与当代贵州苗族民间情歌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俱以宗教、祭祀、歌舞、狂欢、野合、恋爱自由、奔者不禁为表现内容,体现了较强的女性意识。这些质的相同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苗族人民是从中原迁徒到荆楚,再迁徒到贵州山区的,他们带走了封建礼教还不及控制的奔放的中原情爱文化;一是苗族作为迁徒之民族,在文化心理上有较强的排他性、保守性和稳定性。“有人认为布依族民间情歌与汉族《诗经》中的恋歌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结构相似(《诗经》恋歌大部分是每首两章或三章,每章四句,并且多是重章叠句。布依谈情歌亦多数是每首两章,每章四句,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基本一致(《诗经》的写作手法是赋、比、兴,尤其是比、兴用得较多。布依族情歌也惯用这三种表现手法,同样是比兴用得多)、内容相近及演唱方式相同(布依族情歌既可对唱又可独唱.《诗经》恋歌也是既可对唱又可独唱)四个方面,布依族情歌虽然与《诗经》恋歌有着如此的相似,但是布依族情歌不可能是《诗经》的翻版或在其影响下产生的,其相似的原因在于:都是共同的农耕文化、共同的山水背景下的对歌场所、共同的歌主言辅的爱情表示方法及共同的以节日为依托的对歌活动。至于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字数和韵律上。如《诗经》多四言,布依族情歌多七言,《诗经》有句尾韵、句中韵、句句韵、换韵等,布依族情歌虽然也这样用韵,但主要是句尾韵,这是民歌韵律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有人根据土家族苗族情歌中“女思男”现象较汉族多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人类学原因。土家族苗族文化中没有汉族文化中那种“抟土造人”之说,更没有西方的“原罪”思想,他们是“摊公摊母”的子孙。二、社会学原因。偏僻的地理环境,生成了一种文化自然村,加之人们没有适应选择新文化的可能,因之较少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因而他们把男女相爱看成天经地义。也有人认为苗族情歌中的一些相应比兴技法,源于近代汉族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从形式上看,现今流传下来的鄂西情歌主要形式“五句子歌”最早就出现在明代,称为“桐城时兴歌”,“可能由吴越之地流传而来“。从内容上看,两者表现的内容基本相同。”京族爱情歌谣保留有比铰多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这是京族文化探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结果,
是京族人民为丰富、发展民族文化而对汉民族文化的吸收和消化。
七、以内容归类进行专题研究
誓歌类情歌是各民族民间情歌中都广泛存在的一类情歌,有很多值得探究之处,从内容上看,它表现了男女双方誓死结合和不可能离异的决心,通过“赌咒发誓巫术民俗”“表达恋人的生死不渝的意愿”。从艺术效果而言,它“一是语言串真”, “二是连用假设句作反衬”,“三是气势磅礴。”
综上所述,十年来民间情歌的研究虽未间断,但评介得不够全面(多集中在土家族、苗族等几个民族,有些民族的情歌至今没有专文评介)、研究得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评介的层次上),唯愿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有所进展、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