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观”探究(1)-音乐
来源:  作者:李德隆  点击:次  时间:2002-04-1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内容提要: 21世纪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更是充满希望的世纪。当全新的面貌和姿态展现在音乐教师面前时,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调整、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成败。 
关键词:高师音乐  课程设置   能力培养   效果评估           
一 、高师音乐教育简况  
    纵观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教育(包括音乐教育)是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教育,至春秋时期,孔子第一个倡导“诗书礼乐”,此后,儒、墨、道、名、法、阴阳百家争鸣,至秦汉时期的“乐府”开创了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隋唐时期的“教坊”、“梨园”使音乐教育达到高度重视的程度。跨到近现代,从“学堂乐歌”的兴起到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养成高尚之风,以完成国民之美德”的主张,对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呼吁重视音乐教育的困难时期,到以唱歌为中心的初创时期,再到介绍、模仿外国音乐教学经验的发展时期,直至今日的“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至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共处,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享受成功。)的确立,这一系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也看到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光辉前景。专业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参加各类音乐比赛、音乐考级、观摩各种音乐会等等,是人们参与音乐活动的良好途径。这是我国音乐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的高等师范学校大多是由中等师范学校改制而成的,民国初期有6所(即北京、广东、武昌、南京、四川成都、沈阳等高等师范学校),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学和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师资。1919年3月12日,教育部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中设有预科、本科、专修科和研究科。“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不同类型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系科相继成立,如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上海艺术师范大学音乐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等等。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高等师范教育不受重视,至1937年《训练中学师资暂行办法》的颁布才得以重视,对提高中学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明显促进。从1932年3月私立广州音乐院成立至1945年,全国已有11所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以后,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发展速度迅猛,相继建立了10所音乐学院并6所艺术学院。① 于是,一度出现师范学院音乐教育模仿音乐学院教学模式,至20 世纪80年代又是音乐学院也办师范专业……应该说高师音乐教育有着非常良好的局面。遗憾的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时代和形势的要求。 
二 、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                
   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为中、小学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合格”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因为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靠的是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高质量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靠的是合格的音乐教师,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靠高师音乐教育所培养,因此,高师音乐教育重任在肩。
   1.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对能力的解释是:“凡是人在完成活动的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②音乐的学习确需一定的天赋,更需要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创新是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发达的不竭动力”③。就高师音乐教学而言,演唱、演奏是音乐的二度创作过程,必然涉及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欣赏音乐时的想象与联想是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可通过体感训练法、节奏游戏训练法、曲式结构体验法、指挥训练法、二度创作训练法、符号创作法、曲调创作法等策略和方法发掘学生的潜在创作能力,主动探索音乐。
   2.重视艺术实践
    人类的音乐实践包括三个创作过程:作曲、演唱(奏)、欣赏。音乐艺术是一种直接经验,无论哪一个教学领域,都应注意学生的参与过程,把亲身参与作为获得音乐美感体验、形成音乐审美能力、提供综合音乐素质的主要手段,达到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终身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不能只强调课堂教学的秩序性,应特别重视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