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小节开始是连接部,圆号与小号、短号组成了狂暴的怒吼,一切又跟过去一样,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那酝酿罪恶的三连音又开始低沉地出现。也许牧牛调还不足以让曼弗雷德真正地走向胜利,不久,眼前的一切又让曼弗雷德感到手足无措,他绝望了,也许永远不可能胜利,也许真的只能一死了之!
剧情总是在绝境中发生转折。此时,弦乐组在D大调上出现了美丽的旋律,乐曲进入了副部。
这段旋律飘忽而来,象个幽灵,那是爱斯塔尔特——曼弗雷德死去的恋人的灵魂。“她美丽、贤淑是曼弗雷德所追求的理想的化身”
这就象是柴科夫斯基本人的写照,现实就是那么残酷,“这个主题越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距离现实就会越远,‘曼弗雷德-柴科夫斯基’就会越失望。” 这正是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以及人生经历中悲剧性的体现。在经过了从第203小节开始的共70小节的副部展开后,乐曲进入了尾声。
这是全曲最长大的部分,从291小节开始出现了全乐章唯一的一次完整的曼弗雷德主题,由弦乐组加长笛演奏,剩余的木管组乐器和圆号担任伴奏。灵魂的出现总是暂时的,残酷的现实总该去面对,曼弗雷德开始了再一次的跋涉,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成功还是失败,但至少,此时的他已经满怀着信心。他的步伐显得无比地坚毅。伴奏织体密集,主题被拉长,随着音乐的进行,速度越来越快,力度逐渐上升。“无情的命运之力倾其摧枯拉朽之势,把一切都涤荡殆尽,把曼弗雷德深深锁定在永无宁日、永无希望的无限孤独之中。” 第一乐章在这样极度的悲剧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
柴科夫斯基为这一乐章起了如下的说明:
“阿尔卑斯山的女神在湍急的瀑布的彩虹中出现在曼弗雷德面前。”
在经历了第一乐章令人窒息的暴风雨后,听众们可以在此放松心情,尽情享受柴科夫斯基向我们描绘的美丽的瀑布和彩虹了。这一乐章一开始进入的是一个迷幻的世界,一开始长笛和单簧管上下跳动的音符,就仿佛已经让人听到了那瀑布飞溅的声音了。这一乐段使人联想起柴科夫斯基在他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那些带着神秘色彩的特性舞曲:奔驰而下的水珠们,你追我赶,尽情地嬉戏。长笛在高音区还营造出了鸟儿的鸣叫声。
这一乐章是一个三部曲式结合变奏曲式的结构。中段是这一乐章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D大调,采用了变奏的原则写作。在128小节,两把竖琴加入,镜头由那瀑顶慢慢摇下,在瀑底有一汪美丽的水潭,两把竖琴交相辉映,水面在奇异的光芒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追随着那奇异的光亮,小提琴在中音区奏出了中段的美丽主题:
眼前是一位美丽轻盈的精灵,那就是阿尔卑斯山的女神,她身披着一道美丽的彩虹。优美的旋律展示着女神美丽无比的脸庞和那无比轻盈的体态,小提琴在中声区的低语似的歌唱,又使女神的美丽清新而不艳丽。旋律由小提琴呈示完后,在第187小节又交给了单簧管在高声区奏响。那仿佛是女神用美丽的歌喉在招呼着山中的仙子们,也许她们就要翩翩起舞了。第203小节,弦乐出现主题的变奏,女神身边的花草都舞动起来。第219小节,主题由三只长笛奏出,女神又开始展示她新的舞姿,两架竖琴短促的三连音仿佛是精灵们在舞蹈时轻点水面而留下的一圈圈涟漪。此后,主题在235小节又由大提琴在高声区演奏,气氛愈加热烈。正在此时,圆号在220小节扮演了不速之客,曼弗雷德主题在中强的力度闯入,使眼前的美景一下黯然无光,曼弗雷德渐渐地从别人的快乐中清醒过来。282小节,女神的舞会达到了高潮,小提琴热烈地奏出了主题,竖琴开始了快速的琶音,仙子们快速地旋转,水面漾起了波澜。
曼弗雷德没有再陷入那美丽的幻想之中,快乐是属于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他黯然神伤地离开了,离开了瀑布,离开了阿尔卑斯山女神的舞会。远远地仍能听见那瀑布飞溅所发出的快活的声音。再现段的瀑布主题在渐弱中慢慢地消失,曼弗雷德离开了瀑布。第二乐章结束。
第三乐章
作者所加的说明是:
“田园诗。山民的淳朴、清贫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场面。”
这一乐章是回旋曲式结构。曼弗雷德在穿过有瀑布的树林后,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小村庄。夕阳下,金灿灿的稻田和远处炊烟袅袅的农舍让人觉得无比地亲切。这种景象总是能让人回忆起童年——无忧无虑的童年。曼弗雷德的眼中同样闪烁着快乐的光芒,他的童年一样是无忧无虑的。双簧管首先在G大调上奏出主题,那是在告诉田间的农民们:“该回家了。”
如果说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是从早晨日出时的田园开场,那柴科夫斯基在这里描绘的就是傍晚的田园景色。一样的美丽,一样地让人陶醉。主题在最后终止在B大调上。弦乐在此接过旋律,奏出了主题的一个变奏段落,这是回旋曲的第一个插部。曼弗雷德已经走到了村口。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寒冷和饥饿折磨着曼弗雷德。他悄悄地走进村子……圆号在此独奏出一条悲伤的旋律,它来自主题。曼弗雷德远远地看到村子里有篝火,走近了,他发现是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谈笑风声,吃着晚餐。音乐进入再现段,长笛、单簧管与英国管共同在高音区奏出,大提琴和圆号在这一段落成为模仿声部,与主旋律相呼应。第64小节开始,进入这一乐章的第二个插部,主题由单簧管奏出,大管在主题的下方以五度音程伴随主题呈示,仿佛使人听到了风笛的声音。酒足饭饱的村民们此时吹起了风笛,围着篝火跳起了民间舞蹈。曼弗雷德早已没有了寒冷与饥饿的感觉,孤独与无助渐渐袭上心头。眼前的一切又不再让人觉得快乐,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曼弗雷德忽然感到什么威胁,让他觉得异常紧张。第77小节,小号粗鲁而响亮地奏出就如同听到了曼弗雷德悲凉的心跳声。那心跳渐渐地加快,到了第85小节竟然汇成了在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听到的被作曲家称为“命运”的声音。
第89小节,再次出现乡村主题,还是一样的安逸,一样的悠闲。篝火晚会也结束了,大家三三两两地回家,村庄进入了梦乡。第104小节小提琴出现了长时间的颤音,那仿佛是篝火在即将燃尽的时候那晃动的火苗。颤音结束了,烧尽的篝火堆上升起一丝青烟。曼弗雷德忘不了那美丽的民歌,他脑中还不时回想起那美丽的曲调,可是眼前的一切在提醒他,他不属于这儿,他该走了。到他该去的地方,去恶魔阿里曼的宫殿,寻找答案!在第151小节,小号再一次奏响曼弗雷德主题,但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伴随他的是排钟令人毛骨悚然的敲击声,这也许正预示着与恶魔搏斗的人的下场,他们能得到的只有这丧钟阵阵!所有乐器的音量渐渐地减弱。本乐章的主部再一次出现,美丽的田园、美好的生活,曼弗雷德在地狱宫殿的门口最后回首这个多彩的世界,它是多么的美丽和可爱,可是……他却从未拥有,他不该再留恋什么。第240小节,只有圆号还在歌唱,可歌声却越来越低。曼弗雷德毅然迈向了黑暗的地狱宫殿,去与魔鬼进行较量。260小节,单簧管又奏起了风笛舞曲,仿佛是向曼弗雷德送行,音乐的力度渐渐渐弱,作曲家在最后标记了ppppp的力度记号。第三乐章结束。
第四乐章
柴科夫斯基为这一乐章写了一连串的说明:
“阿里曼的宫殿。地狱的餐宴。曼弗雷德在狂宴中出现。阿思塔尔特的幽魂应招显灵。曼弗雷德得到宽恕。曼弗雷德之死。”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规模最大,表现内容最多,最戏剧性的乐章,由于这些特点,这一乐章采用了自由曲式结构。作曲家通过极其怪诞和刺耳的音响,营造了恐怖的地狱场景。乐章一开始,木管组、弦乐组以及圆号奏出一个怪诞的引子,这似乎是在描写宫殿两旁面目狰狞的石雕,在b小调上开始。
同样的素材,使带有火气的主题在第11小节,由弦乐组在强力度进入。铜管组粗暴地呼应着主题,此主题在第29小节转到了e小调上。生动地刻画出了宫殿的宏大和阴森可怖。曼弗雷德耳边的喧闹声渐渐清晰了,那是一种狂欢的声音,但人类决不可能以这种声音来代表自己的欢乐。曼弗雷德慢慢地往里走,他心跳得厉害,他几次想转身往回走,可是他的腿早已不听他的使唤。声音越来越响,也许聚集着许许多多的恶魔。第81小节,在木管组出现了一个舞曲主题,乐曲转入“地狱宴舞”部分——一个三部性的乐段,这是这一部分的动机,它蕴涵着无穷的能量,期待着爆发。
曼弗雷德终于来到了他期待的这个地方,阿尔曼正与众鬼神狂欢,所有的恶魔都近乎癫狂地狂饮、歌唱,他们正高声歌颂着阿尔曼,曼弗雷德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呆了,他躲到了墙后。第161小节,这是一个众赞歌式的段落,恶魔们唱起了魔鬼的颂歌:
吾王万岁!——苍天和大地的君主!
只见他走过云端,走过水面;
铸成他节杖的元素——风火水土,
在他的号令下,碎裂成混沌一片!
他呼吸——暴风在大海掀起狂澜;
他说话——乌云以滚滚雷霆作答;
他注视——阳光在他目光下逃散;
他转动——地震使人间山崩地塌。
在他的步履下,火山勃然喷吐;
在他的影子里,瘟神散播疫病;
在他的巡行中,彗星为他开路;
在他的怒火里,星球化为灰烬。
战神天天持祭品向他奉献;
死神源源将贡物向他交纳;
生命和它的苦难,都由他掌管;
世间万类的灵魂,全归他统辖!
曼弗雷德躲在墙后听得真切,他正是他要寻找的,能使他解脱的地方。他此时不再害怕,他站起身,径直朝阿尔曼走去。第185小节,弦乐组又在ff的力度上奏出了曼弗雷德主题。渐渐地,除了曼弗雷德主题仍较响地演奏,其他的乐器都安静了下来。他没有丝毫的惧怕和胆怯,这反倒使所有的恶魔都停了下来,惊异地看着这个不速之客。
第206小节开始,这是一个赋格段——一个人与众魔对话的场面。英国管、单簧管以及中提琴奏出了一个与乐章开头引子素材的变体,这是一个非常怪诞的主题,阿尔曼身边的三个罗嗦的小鬼跳上跳下打量着曼弗雷德,阴森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送上门的美餐的垂涎的表情。他们开始相互争论这个人到这里的目的,一个说他是来屈服的,他要献出自己的灵魂,他要作个恶魔;一个又说他也许是来寻求死亡的。音乐在主题不断地展开变奏中混乱地进行,众恶魔渐渐高兴起来,他们觉得曼弗雷德是来献出灵魂的,他们又开始了他们的舞会,他们不再去理会曼弗雷德,也许过不了多就,他也将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变成一个恶魔。第239小节,舞会主题再次出现,场面又恢复了疯狂和怪诞。曼弗雷德想说什么,可是周围嘈杂而巨大的声响使他自己都听不见他说的话。舞会的气氛逐渐升温,这让曼弗雷德无比的沮丧,第265小节,所有乐器近乎疯狂的三连音中,小号、长号奏出曼弗雷德主题的片段,那是曼弗雷德的叹息音调:“请赐给我死亡吧!我是不会向你屈服的。”舞会一下被定格了,恶魔们怎么也想不出曼弗雷德会对阿尔曼说拒绝。一切又安静了,曼弗雷德响亮地再一次重复:“请赐给我死亡!”第282小节,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了ff力度的曼弗雷德主题。无法想象,此时的曼弗雷德受到了被激怒的恶魔们怎样的摧残,但这一次的主题中,充满了反抗。然而,生命的活力一下子被剥夺了,主题虽然强烈,但那是挣扎,渐渐昏厥的曼弗雷德轻声呼唤着恋人阿斯塔尔特的名字:“阿斯塔尔特!阿斯塔尔特!”音乐在第338小节营造了一个天堂般的画面,阿斯塔尔特的灵魂真的显灵。加弱音器的弦乐和竖琴在强力度上不断地上下滑奏,阿斯塔尔特的灵魂在曼弗雷德的眼前飘忽不定。不过,曼弗雷德清晰地看清了她的脸,看到了她对他那迷人的微笑。曼弗雷德心中一阵欣喜:“难道,我如今真的和阿斯塔尔特又在一起了?我真的摆脱了那一切吗?”“阿斯……!”他甚至都没有把她的名字说完,第337小节,阿斯塔尔特的灵魂消失了,眼前仍是那黑暗的地宫,身边是面目狰狞的恶魔……第375小节的乐段开始于低音单簧管和大管,这是一个无比绝望的主题,充满了曼弗雷德的失望。
第394小节,乐章进入尾声,小提琴和弦乐在ffff力度上再一次奏出完整的曼弗雷德主题,所有的伴奏织体形成命运式的固定音型,主题拉长了一倍,乐曲进入高潮。曼弗雷德曾以为死亡能摆脱一切,而此时,死亡真正站在自己的面前,它真的能让自己摆脱一切吗?它到底能带来什么?曼弗雷德忽然发觉死亡也许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他绝望了,彻底的绝望了。
第448小节,木管组和铜管组奏出了和声,作曲家在这里加入了管风琴,一个众赞歌乐段暗示着曼弗雷德离死亡已经不远,第472小节,在低音单簧管和圆号声部奏响了“最后审判日”音调,乐曲的力度渐渐的减弱,第476小节小提琴以及中提琴奏出快速的六连音,其余的所有乐器奏出了长音,曼弗雷德最终得到了宽恕。乐曲在弱力度中结束。
“曼弗雷德的赎罪结尾同拜伦原作的立意是不相符合的;曼弗雷德在同这阴暗的现实的对抗中虽然没有找到出路,他却至死不屈服,而在这里,他的灵魂却凌空高飞了。” 那是柴科夫斯基的愿望,我们似乎也能看到柴科夫斯基何尝不希望自己不幸的一生、悲剧的一生能够在死后得到解脱?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
五、结束语
曼弗雷德在欧洲是一个反抗者形象,他勇于同黑暗的现实作斗争,哪怕是最终失去生命,他也不会为了苟活而去向魔鬼屈服。柴科夫斯基透过曼弗雷德,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并且反映了柴科夫斯基以及同时代的俄国知识分子为了解放农奴而作的巨大努力。同时,在曼弗雷德至死也没有找到出路,映射出俄国知识分子最终不为广大农奴群众所理解的悲剧性。虽然与柴科夫斯基的第四、第五、第六三部交响曲相比较,这部作品在题材、结构、音乐语言等方面对作曲家产生了许多限制,没有能象第四、第五、第六三部交响曲那样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精华,但作为柴科夫斯基创作最为辉煌时期的作品之一,《曼弗雷德》交响曲同样反映了作曲家的精神世界,并且同样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作为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艺术瑰宝,通过他的音乐,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柴科夫斯基努力不懈地寻找与提炼本民族的音乐乃至是精神的精华,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并以此成为他为人类艺术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伟大的俄罗斯民族造就了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主要参考书目
1、《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美]保罗•亨利•朗著 顾连理 张洪岛 杨燕迪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年3月第一版
2、《西方音乐史》 [美]唐纳德•杰•格劳特 克劳德•帕利斯卡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1月第一版
3、《西方音乐史简编》 沈旋 谷文娴 陶辛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年5月第一版
4、《拜伦名诗精选》 杨德豫 查良铮译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7年4月第一版
5、《西方音乐的历史和审美》修海林 李吉提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第一版
6、《柴科夫斯基论音乐创作》 逸文译 人音出版社 2001年6月第三版
7、《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美]菲尔•G•古尔丁著 海南出版社 1998年9月第一版
8、《西方音乐史》 [法] 保•郎多尔米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五版
9、《柴科夫斯基交响曲》 彭志敏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10、《世界名曲欣赏》德俄部分 杨民望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1年3月第一版
11、《彼得•柴科夫斯基——一副真实的画像》 [法]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 著 冷杉译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