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或结对合作的学习形式,可以促进情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思考、自我表述、自我体验和自我表现的自主学习空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展开充分的想象,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形成更清晰、更生动的艺术形象。如:在《鼓上的小米粒》教学中,创编歌词表演动作这一环节,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各组讨论表演的动作。每个小朋友都能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在各组汇报演出中,有的组小朋友围成圆圈成小鼓状,中间两位小朋友表演小米粒,按歌曲含义,边上的小朋友与中间的小朋友随着音乐表演相应的敲鼓、拍手、跳动与肢体律动等动作;有的组是大家一起根据歌曲的力度变化与内涵天真地表演;有的组是结队以集体舞的形式表演,各组的表演各有特色,都能成功地描述作品的艺术形象。这样通过体验和想象,创编与讨论,再经过全班交流、师生评价等等,而后可吸取各组富有新意和创意的最佳动作,进行恰当组合。使全体学生在参与创编、讨论、评价与组合中,更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语言的优化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没有教学语言的新艺术,就没有新人”。优化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讲授性”的学科,其语言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优化其语言必须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语调适中、表达规范,富于感染力,特别要强调的是,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声调、速度、音色、情绪的交叉变化,描绘特定的情境,促进学生的联想、想象与创造,把学生带入到一个音乐的世界,例如上《口哨与小狗》的欣赏教学时,教师用轻快的语调进入导入,“同学们,你们养过小狗的一定带小狗出去玩过吧?小狗一定很高兴,它是不是一会儿蹿到你面前,一会儿又落在你后面,跳个不停呢?”这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开始唧唧喳喳谈论起来。教师把食指放到唇前,对学生“嘘”了一声,然后做出竖起耳朵聆听的模样,轻声地说:“听,一个少年正吹着口哨,带着他的小狗蹦蹦跳跳地朝我们过来了!”(话音一落,音乐开始播放)这样,教学内容在语言创设的情境中得到展开,带着鲜明的形象和感情色彩进入学生的意识,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音乐所描绘的欢快氛围中,真正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意境美,与乐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教学手段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唱歌为例,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借助多媒体中的声、光、圈、色俱佳的优点,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中,以前运用得比较多的是教学磁带,而随着多媒体电脑的辅助教学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实现了平面变立体,抽象变形象,单向变多向的转变。因而在教师要善于把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开拓思维,探求新知有所创新,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自制《黄河大合唱》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如地向学生展示中间的一个片段,并请学生欣赏鉴别乐曲的多种表现方式,再辅之以恰当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入情、入境、动情、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丰富多样、细致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感知体验。但是多媒体仅仅是教学工具,不能“画蛇添足”地为了使用多媒体而多媒体。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音乐课堂设计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它的优化需要大家深入理解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以小见大,从不同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改进,这样才会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善琦《音乐教学技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
[2]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
[3]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