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学校音乐美育中,音乐美育活动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活动。而在集体活动中,个人不仅需要调节自己与音乐的关系,而且还需要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协作关系。这就意味着个人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来调控自己的行动。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研究资料报告说: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儿童能够在学习和社会中表现得比一般儿童更有目的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因此,我们说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可以通过音乐美育来培养的。
三、音乐美育对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影响
个性通常是指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意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走向和选择上,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创造是人本身的内在需要,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而激发创造需要,首先应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周围事物的积极态度和广泛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音乐美育活动是可以在这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的。
音乐可以引起人们的各种情感。这种情感,比之电影、戏剧、诗歌、绘画和最好的演说的影响更为深广,可以诱发人们心中一股潜在的巨大力量,让人们感到自信、乐观和聪慧。因此,学生就能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那些优美、深情、而又富有哲理和感召力的音乐作品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这样美好音乐的熏陶下,心灵将得到净化,人格将得到升华。作品中渗透着的美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都会对学生良好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一位教师在谈到她的音乐教学体会时说:“在辅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时,学生听后反映说他们感到在欣赏一部富于哲理、情感丰富、格调高尚的交响曲时,常常能使人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通过欣赏乐曲他们不仅认识了贝多芬的高大形象,崇高人格,同时自身所潜在的力量、意志和信心也被逐渐唤醒,进而认识和肯定了自己,并主动寻找自己的差距,随着多次不断地欣赏此类作品,他们感到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自己也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了。”⑦
另外,在音乐美育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用他们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学习,有更多的机会来观察、思考、发表和分享,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教师、同学和自己的肯定。这些活动使学生迅速积累起大量的积极体验。其结果是:不但有可能使音乐学习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内容之一,而且也辅助他们养成了对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因此说,音乐美育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意识倾向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20卷,第394页
②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③④何乾三著《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杜,1983年
⑤黑格尔著《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⑥陈开民著《唱歌》,引自《扬子晚报》,1992年9月11日第8版
⑦谷玉梅著《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