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浅议歌唱运动的意志调控(1)-音乐
来源:  作者:胡桂荣  点击:次  时间:2002-04-1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歌唱是一种运动”是沈湘大师的遗作《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中所阐述的一个声乐教学中的理论。沈湘大师认为,歌唱总的来说是呼吸、共鸣、发声、吐字协同运动的动作。在整体的协同运动中心理因素是主导因素。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学习钻研沈湘大师的这一声乐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地摸索出了注重和强调歌唱运动中的意志作用,在声乐教学用心理意志来调控歌唱,如呼吸、共鸣、发声、咬字等运动,用对这些具有操作性的符合科学发声的歌唱运动的意志调控,来获得歌唱技能和方法,使声乐教学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可调控性、针对性和高效性。改变了几十年声乐教学中只热衷于歌唱生理教学的单一教学理念,一大堆的呼吸方法,加上一大堆的发声方法,使很多学生越学越糊涂。高师很多学生抱怨:“声乐太复杂了”,“太难学了”,有的学生干脆就放弃了这门课。因此,改变声乐教学的从机能到机能、从声音到声音的机械式的,缺少科学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声乐教学,是摆在我们声乐教师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
  
  一、意志调控在歌唱运动中的作用
  
  意志调控是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动作的具体表现,是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歌唱运动的意志调控是对在发声和歌唱中生理运动的意志调控。 如,对呼吸运动的肌肉内收外展的意志调控,对共鸣腔体打开运动的意志调控等等,这种调控体现的是歌唱与发声是肌肉运动与心理的意志调控的协调关系。许多声乐教育家把声乐技能概括两个字“动作”,我认为很有道理,在声乐学习的初期,学生必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动作),应该怎样做(动作),这就是声乐学习的基本方法。歌唱运动动作需要巩固和练习,这个过程就需要意志调控,否则就不可能有目的地反复进行练习,更不用说良好的学习效果了。歌唱与发声的运动动作是通过练习巩固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技能”,技能通过反复练习,即成为“技巧”。“技能”“技巧”的形成也不能脱离对歌唱运动的意志调控。可见,学生无论进行哪一种声乐基本运动动作的练习,都需要根据目的来进行刻苦训练。特别是单纯的枯燥的呼吸运动的练习,更需要把自己的意志调控坚持下去,因而意志调控在歌唱运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歌唱运动的意志调控突出特征
  
  (一)歌唱运动的意志调控具有目的审美性。“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这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培根的一句名言,对今天我们学声乐的人应该说是很有启迪的。歌唱是一项技艺,这种技艺在从自然状态发展为成熟的科学技巧的过程中,是依靠意志调控进行反复磨练而获得和形成的,在意志调控中一旦形成了习惯性的动作,无论是好是坏,要想改变就很困难,因此,一千歌唱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更要避免误入歧途。这就要求我们学生明确正确的声音概念,即我们追求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要有对声音的目的审美性。只有建立起声音的审美目标,才能对追求这个审美目标的歌唱运动进行意志调控,减少盲目的练习,使声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学西洋唱法的学生往往出现声音窝,大颤抖,位置低的“羊声”;二是学习民族唱法的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声音靠前、甜美,反而使声音变成“嗲”声,这样会使声音位置低没有穿透力,出现上述现象,一方面是学生听觉上的错误,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偏差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教师必须严肃指明出现这种“羊”声或“嗲”声的危害性,明确声音美的标准;二是让学生多听一些中外歌唱家的录音,锻炼鉴别美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歌唱录下来,让他自己听自己的演唱,体验美的感觉;四是请有歌唱水准的声乐教师对学生演唱给予评价,进行美的指导。总之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在声音观念上是否存在问题,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去追求美的声音,创造美的声音,完善美的声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