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温州鼓词 说唱音乐 音乐特征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温州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广为人知、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音乐形式。它是浙江省民间曲艺两大主要曲种之一,一向有“浙北弹词,浙南鼓词”的说法。温州鼓词是一种板体系的说唱音乐,距今最少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因过去都是盲人操之为业,所以又称“瞽词”,而温州人习惯称温州鼓词叫唱词。下面本人就温州鼓词作一个简短的介绍。
一、起源:
关于温州鼓词起源的朝代、地域,现在学界仍有看法。
1.对温州鼓词起源于何时,现在学界一直还有争议
⑴部分学者认为鼓词起源于南宋,这主要是从鼓词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南宋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一诗:“夕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此诗作于陆游在福建宁德当主薄回乡时,途经瑞安时所写。诗中“负鼓盲翁”可能指的是瑞安鼓词演唱者——盲人。
⑵而据已故名艺人季松年、管华山说:温州鼓词,“始于明代,由横阳里巷之曲与词曲合并而成”。
⑶本人查阅了鼓词资料,发现鼓词最早见于文字的是在清代赵钧的《过来语》中“嘉庆、道光年间,有白门松最善唱词,到处皆旋灯结彩,倾动一时”。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1806年前已有鼓词流传;
②白门松是当时“倾动一时”的“最善唱词”者,证明当时鼓词艺术已见成熟。
本人认为,任何艺术门类从形成到成熟都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从嘉庆年间瑞安鼓词的兴盛,并且出了名艺人来看,本人认为温州鼓词源于明代或明末清初之说是比较可靠的。
虽温州鼓词起源于何时,现在仍有所争议,但鼓词至少应该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是无庸质疑的。
2.对鼓词起源于何地,现在也有不同的看法
据季松年、管华山认为,温州鼓词是平阳民间音乐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而郑育友先生认为温州鼓词源于温州瑞安。主要是依据温州鼓词的方言音韵以原瑞安城关方言音韵为基本标准,这种方言喷口重,且韵部少,善于表达,便于记忆背诵。至今各地的温州鼓词仍以瑞安方言为主。
本人也认为瑞安应该是温州鼓词的发源地。过去各地艺人也曾以当地的方言演唱,因此听起来也是南腔北调,各唱各的,音韵并无定准,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渐以瑞安城关方言音韵为基本标准。瑞安城关的方言好听,声调变化多,出声喷口重,容易辨别;另外,瑞安城关的方言韵部少,也就是每个韵部的字,好背好记。所以很多人将温州鼓词直接称为瑞安鼓词。
二、音乐特点
1.曲式结构:温州鼓词是一种板腔体音乐结构。板腔体结构是一对上下句为基础,运用节奏节拍上的整散,速度、力度的快慢强弱派生出一系列不同板式的唱腔,并通过音区音域的不同运用,调式结构的变化,派生出反调和不同唱腔,然后用这些板式和腔调来组成各种唱段的音乐结构。
温州鼓词是一种风格鲜明的板腔体音乐,曲种特点主要有:
⑴变奏为音乐发展上的主要形式。
⑵有独特的唱腔,不同唱腔前标明不同的板式名称。
⑶旋律的组织形式和运用方法上比较灵活自由,各种节拍在该种音乐中运用自如。
⑷以一对上下句组成的段式为基本单位。韵文、唱句以七字和十句的对偶格式居多,节奏整齐,朗朗上口。
⑸段、句、节之间一般都有见走、过门相隔、顿歇清晰、唱句分明。
2.旋律特色
⑴节奏:由于温州鼓词是一种板式变化体音乐,因此节奏是鼓词变奏的关键。在鼓词中常见的节奏基本都可找到,切分、十六分、附点节奏常见于乐谱,弱起节奏则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