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解歌词的含义
我们应该懂得,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只有在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基础上才能建立。任何动人的歌唱,无论是感情的宣泄还是意境的创造,都是演唱者平时生活和艺术积累在内心融化后的产物。有了深厚的积累,才可能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它美的价值,引起情感的;中动和艺术创造的热情,从而在歌唱中使作品得到生动感人的体现。在这个基础上,要把重点段、句,尤其是一般重音和逻辑重音划分出来,再顺着情感主线深拓其内涵。这是个逐步熟悉、刻意体会的过程,是进一步酝酿、揣摩的精思过程。逻辑重音要选的准、用的巧,使之在作品中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离不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另外,纵观我国各民族众多剧种,虽然唱法不同,但在民族声乐传统中,对演唱的吐字要求上大多为“咬字归腔”、“字正腔圆”;就是把组成每个字的各个因素交代清楚,吐字有力、归韵到家,准确的掌握力度变化,这同样离不开对于作品的深刻理解。
三、设计对比,谋篇布局
没有对比不成艺术,如果没有对比、没有强弱张弛、没有抑扬顿挫、没有谋篇布局,歌声就不可能流动,而不流动的歌声是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染力、也是抓不住观众的。歌曲中的变化有些是作品本身所提供的,有些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去设计。如果我们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和文学的修养,不用心去研究体味,很有层次的作品可能会被表现的很平淡。相反,我们具备了一定的修养,再用心去研究旋律、研究歌词、体会意境,我们就不仅能把作品提供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能把比较平,或者表面上比较平的作品挖掘出内涵、设计出变化来。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从歌词的内涵,还要从旋律的主题、发展、旋律线的走向,以及词曲结合等角度设计出强弱张弛和抑扬顿挫,使歌唱不断的富于变化,才能符合音乐必须流动的原则。很早就有人把艺术的构思,比做十月怀胎,把形象的完成比做一朝分娩,一个胎儿的成长,不仅要在母体中怀够十个月,而且在怀孕期间还需要补充各种营养,婴儿才能健康。对于一首声乐作品的初步了解到最后完成也是同样的道理。
四、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句话叫做“演员最宝贵的才智是性格化和再体现的能力。”那么我们怎么理解斯坦尼的理论,是否可以从他性格化的表演理论中借鉴一些有用的东西并运用到我们的声乐艺术实践中去,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所谓再体现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你要把每一个特定人物的生活经历再认真体验一遍,才可能真正把自己整个化成这个人物,才可能做到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做到性格化。这就是所谓的进入角色。它是一切表演的依据。所谓一切表演当然也包括声乐表演。一首声乐作品,同影视剧里的人物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独立的意境和精神内涵。声乐演员同样是要对它进行二度创作。歌唱演员只有在演唱作品时,能够像影视剧演员一样体验剧情、进入角色,他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才会是流动的。
近代欧洲伟大的哲学家培根,曾给艺术下过一个定义,叫做:艺术是人与自然的相乘。人(心灵)自然(社会)等于艺术作品。就是说好的艺术品不是两者的相加,而是两者的相乘。相乘就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两者猛烈碰撞的结果,要远远大于两者的和。这个公式给我们揭示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艺术绝不仅仅是自然或者是现实的简单反映。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了作家主观创造力的巨大作用,即艺术创造必须是心与自然、心与现实生活猛烈碰撞和深刻结合的果实。一切手段、一切方法、一切技巧,都是为了这个碰撞、这个结合架桥铺路的,离开了这个目的任何技巧都不可能成为艺术。为了完美的体现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使我们的歌唱具有流动性,歌唱者要在艺术表现——歌曲处理上大做文章,才能变“死音”为流动的“活音”,使歌唱曲尽其妙。这不仅要求我们歌唱者有过硬的基本功。而且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通过重内涵、重形象、重意境的,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再创作的过程,才能使歌唱达到神趣、缔韵、达意、快心的撼动心灵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