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践是检验和促进教学成果的重要条件
通过参加中小学课程实践,让学生体验相应的教学环境、理清知识结构,从而提前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建立系统的教学构想。许多外国高等教育(如美国、英国)对于入学学生的门槛限定很松,对于完成学业的时间也没有过多的严格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你完成了相对的学分,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学位证书。这样,就使许多人在社会实践以后,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而他们对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和迫切性也是不可比拟的。中国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便直接进入高等学府,在大学学习的阶段,也不能真正体会学以致用的道理,所以很多人都在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才开始后悔当初没有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另外,高师大多数实习都被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这个时候,学生的课程基本都已经结束,当在实习中遇到了问题想补救的时候,却有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之感。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沛曾经在他的《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明确了音乐实践对于音乐师范生的深刻意义,那么在未形成不良的结果前,就让他们及早体会学习的目的和含义,让他们从入学开始就深入到教学的前沿,使有效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只有这样教学效率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课堂教学增加试讲成分,使学生知识结构的优缺点提前显露,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治学的严谨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及早面对一些问题。教学相长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能力的一种肯定。而学生在扮演教师角色的时候,一样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理清知识结构的整体思路。最重要的是,这些进步,如果在完全自觉的情况下产生,效果也会极大地高于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的结果。
三、从专业角度分类教学
每个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同一专业的学生大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抓住他们的共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一堂中小学音乐课程需要范唱、钢琴伴奏、指挥、对学生音准节奏的纠正、基础知识的教授、作品特点讲解等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高师学生针对一堂课便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发挥他们的优势,就是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进行的训练。钢琴专业学生有整体优越性,对于他们的教学,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视唱、和声进行、曲式分析、即兴创作、移调训练以及音乐风格欣赏要有明显的侧重。西洋乐器专业的学生没有钢琴学生过硬的音乐听觉,但是却大多有很强的固定音感,因此对于纠正音准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相对于范唱、钢琴伴奏却是他们最大的难题,所以,在视唱教学课堂上,应着重训练他们正确的发音视唱、自弹自唱,以及简单和声进行规律的强化,以适应中小学教学要求。民乐专业学生音高概念大都倾向于首调简谱,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恰恰也是首调唱名,相对来说容易融合。除了与西洋乐器学生一样的弱势外,对于和声与曲式也是他们比较尴尬的课题。增加他们的和声音感,锻炼他们即兴伴奏的能力是在完成基本发音视唱训练后的重要训练部分。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教师的反映是基本功较差。究其原因,多数声乐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较短,音乐的原始积累较少,这一点远不如器乐学生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次对音高的储存量。所以,他们对听音、识谱和视唱有很大的困难,虽然有甜美的音色衬托,却缺少迅速的音高反应,这也成为教学的最大障碍。对于他们的视唱教学除了最基本的钢伴、基础音乐知识的训练外,应着重方法训练,让他们对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熟练掌握,面对新课题时知道如何备课、如何提前准备,有的放矢地提高应变能力,这样,才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最佳姿态面对工作需求。
四、规范学分考级制度
建立标准的视唱考级制度,规定各年级所必须取得的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学分,明确教学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钢琴、声乐大范围的考级要求,加上社会经济效益的驱使,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之作为平时练习的重点。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这两种优势只能展现教师的基本技能,但不能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相长与沟通。目前,在一些音乐院校,已经设立了视唱练耳的考级制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而大多数的师范院校,还没有涉足此领域的实践,学生也没有意识到此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在无形中荒废了提高音乐技能和音乐基础能力的宝贵时间。建立系统的考级标准,明确规定各学期学生需要达到的级别要求,严格与学分挂钩是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利保障。
音乐自古就是人们所崇尚的学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是对音乐的最高评价。今天的音乐已不再是局限于礼乐制度的附属品,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并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从周代的春官到如今发展完善的音乐专业院校,中国音乐教育走过了漫长的年代。我们常说化民成俗,基于学校;兴贤育德,责在师儒。优质的教学、完善的教学体制是培养造就优秀学生的关键。所以对于师范类音乐教育,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而视唱练耳课是音乐的基础学科,它培养人的基本音乐素质,提高人们认识、解析音乐的能力,要保证这门学科的持续、优质发展,就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和发展这门学科,只有这样才会在塑造音乐灵魂的教育之路上走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