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我们有了这些理想理念之后,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长久研究探索的课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科学技术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既要继承前人的宝贵传统经验,又要迎合新时代文化的脉搏,从最古典的演奏方法──单一的音响结构到浪漫派──现代派──近代派这每一阶段都有新的突破和飞跃。触键方法的演变导致了音乐思维──音乐形象──声音结构一连串的更新和发展,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也使钢琴演奏、教学受到很大冲击。例如在演奏德彪西、拉威尔的作品时所追求的音乐,从奏法到音响效果就没有受到弹奏古典音乐作品的限制,在原有结实的手指、稳固的手形传统基础上,发展到音色只控制在指尖上,手指放平、手臂微吊起完全放松,弹出丰富而变化迅速的音色对比、层次细腻和富有表现力的踏板运用。这一切大大开拓和挖掘了钢琴表现力,体现了钢琴新的语言和色调,把钢琴演奏完全融合于印象派中。
再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己的作曲家把中国的传统民间乐曲改编为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二泉映月》《夕阳箫鼓》《筝啸吟》等等一些优秀作品,它们都常常出现在教学和音乐会的经典曲目中。以钢琴这一西洋乐器之王为本加之模仿民族乐器的奏法,奏出贴切民族乐器的音色同样可以塑造中国文化的形象,营造出斑斓多彩的世界。例如,琵琶的轮指奏法与钢琴演奏中的轮指奏法就有共同之处。而古筝的花奏与钢琴在借助弱音踏板协助下以指尖快速触键弹出的装饰音同样有着共同的效果。还有清澈透明的竹笛、悦耳动听的箫,凡此种种如果在弹奏、音色、韵味等方面用心去雕琢的话都会取得圆满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一个人的演奏中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文化水平,在钢琴演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穷无尽的文化和无限宽阔的空间,从柔和的、温馨的、有光泽的、明快的歌唱、饱满的声音到充满力量、体魄宏伟的形象,这些可闻可视的内容都是体现在文化中,并且具体体现在演奏者通过音乐思维、声音而塑造的形象中,能否与听众产生共鸣,达到共识绝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你初学琴起,这样的积累就开始了,从简单的乐句、乐段、一段段的音乐构思、布局、形象、声音、旋律走向到最终总的整体音乐,都是由一个意境进入一层更高的境界。因此,优秀的演奏不仅是要求完全地掌握谱面和键盘,而重要的是必须把作品的内容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把每一个音符的完美表现都当作是自己的艺术使命。
参考文献:
[1]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3]葛德月、朱工.钢琴教学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