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腔体的调节 根据物理声学的理论:“音色首先取决于发出的人声里的泛音和基音的结合”。而“泛音的产生除去与声带振动机制直接有关外,同样也与共鸣管腔结构与功能特点密切相关。”歌唱的共鸣有三种: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不同的共鸣以及不同共鸣腔体结构、形状以及运作方式状态的具体差别,造成各腔体自身结构振动频率的相应差异。头腔共鸣器官体积较小,因此有利于高音泛音的形成,导致高音音色亮、高亢、悠扬;口腔泛音丰富,兼顾高低音,音色明朗、实在、饱满;胸腔共鸣器官体积较大,频率较低,有利于中、低音的发声,音色浑厚、浓郁、丰满。共鸣技术主要是通过喉咙开启与收缩、会厌的挺起与翻转、口盖的抬起与放下、牙关的分开与咬合、舌位的高与低对嗓音音色起到制约作用。它虽然只能建立在声带振动的基础之上,但好的男高音演唱中总能根据歌曲内涵的需要和艺术表现的不同处理,恰如其分地调节好三种共鸣腔体与声带闭合、呼吸技巧相适应,从而取得异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
咬字吐字技巧歌唱是声响的艺术,更是语言的艺术。歌唱语言艺术是声乐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歌唱语言的语音采用了“说子音”“唱母音”的方式。子音是借助声门以上的气息以阻塞、摩擦方式通过吐字器官所产生的声音构成语音声响。因此子音属于噪音范畴,不构成语音歌唱音响的主体。而母音则是声带发声所产生的规则振动,故母音属于乐音范畴,是歌唱乐音声响主体构成材料。不同的母音会带来口腔形态的相应变化,形成不同的基音管,产生不同的共振峰,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口腔形态包括口的开合幅度、唇的圆扁、牙齿的距离远近、上下腭的开合软硬、腭的抬起与放下,这些都改变了口腔共鸣器形态,也产生了不同的元音,同时也是对同一母音进行音色调节的必要手段。如在发某一特定母音时倘若喉咙相对打开、软腭相对抬高、内口腔相对张大,该母音便会变暗、掩盖、靠后。反之则明亮、开放、靠前。如果双颊相对靠拢、软腭抬起、舌面呈铲形,咽肌就会自立伴随喉器降低等,从而获得丰满、圆润、通畅,接近西方语言发音音色;反之则甜美、亲切,接近汉语发音音色。因此从音色上把握语言的咬字吐字技巧有助于获得不同的歌唱音色,从而体现音乐中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结语
除此之外,歌声的音色还会受到歌唱者的情绪、声乐审美趋向、艺术审美习惯、歌唱的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影响。但笔者建议所有声乐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生理机能条件,运用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充分挖掘自身音色的潜力,建立属于自己的“音色库”,使自己在不断提高歌唱能力的同时让自己的歌唱更富有个性魅力和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