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烟花巷尾声声慢 大雅之堂满江红(1)-音乐
来源:  作者:段晋中  点击:次  时间:2002-04-2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还须得提的是,王国潼演奏的《三门峡畅想曲》的第五段时,大胆尝试了不带滑音,干净利落的快速跳把;几乎整段创造性地运用了自然跳弓这一难度较高的技巧,为烘托乐曲的气氛、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提高二胡的表现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刘文金的这部作品及由他创作的《豫北叙事曲》,都以其浓厚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而深受世人的喜爱。无论在主题形象的塑造、结构安排、调性布局及演奏技巧等等方面,都达到了当时二胡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这两部作品的伴奏采用与钢琴合作的形式在舞台、在赛场亮相,恐怕在此之前还未曾有过。经典之作加之精彩的演奏,得到广泛的好评。至今,这两首乐曲几乎成为每一位学习二胡者的必拉曲目。
  由上所述,通过大量二胡作品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二胡的演奏技巧,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引发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第二次跨越。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作品交响化、表演时尚化形成的二胡艺术发展的第三次跨越
  
  首先,交响化:1980年,以张晓峰、朱晓谷由唐代诗人杜甫的同名诗创作而成的江南派的二胡叙事曲《新婚别》,以原诗的情节为序,将该曲的五个部分分别写有“引子”“迎亲”“惊变”“送别”“尾声”的标题。乐曲“为我们讲述了唐代的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一场深重灾难。为了防守边关,平定叛乱,朝廷四处征兵,连新婚夫妇也不能幸免,丈夫忍痛从军,妻子含泪送别的故事。” [6]
  1981年,由刘文金创作的北方派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集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由二胡这件民族乐器与民族交响乐队的协奏,以雄浑壮观的长城为背景,以饱经沧桑的长城作见证,来向人们诉说中华民族的兴衰,展示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畏强暴的斗争历史。全曲共四个乐章:《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遥望篇》。“《长城随想》是二胡作品中题材重大、音乐情感深邃的一首乐曲。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将二胡这件古老的乐器,赋予交响般的宏伟气魄,表现如此伟大的主题。因此,将这首作品誉为二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当之无愧的。” [7]
  1981年,由关铭根据陕北同名民歌创作的西北派的二胡叙事曲《蓝花花叙事曲》,塑造了一个农村姑娘敢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乐曲在中国传统音调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奏鸣曲式的结构,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组成。其中引子部分以民歌《蓝花花》的主题,将人们带到了辽阔的陕北黄土高原,乐曲的呈示部分从不同的侧面着重塑造了山村姑娘蓝花花的形象,乐曲的展开部是由标有“抬进周家”和“出逃”两个标题的若干段落组成。通过不同调式的转换及大量采用民间音乐中的“合头、摇板、快板、紧拉慢唱”等创作手法及不同的运弓幅度、揉弦力度、滑音速度等等演奏技巧,使音乐充满戏剧性的张力,生动地刻画出了在封建势力下,像蓝花花这样的女子遭受的不幸和反抗精神。“乐曲的再现部比较短小,作者把它作为尾声来处理。这是一个深情的慢板部分,徐缓柔美的旋律,表现人们对蓝花花无限的缅怀之情……。”[8]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有如此规模、并富于交响性的三部大作问世,这在二胡艺术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拉开了二胡作品交响化的大幕。此后,还有吴厚元根据歌剧《江姐》的主题音调创作的《红梅主题随想曲》,王建民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关乃忠创作的《第一二胡协奏曲》等等上乘之作。另外,一大批或移植、或改编的二胡乐曲也在此时相继出现。如《无穷动》(意)帕格尼尼曲、《卡门主题幻想曲》(法)比才曲,等等大量优秀中外作品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二胡艺术的发展,再次佐证了作品与演奏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
  如果说,80年代之后,二胡新作品的层出不穷带动了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像宋飞、于红梅、严洁敏、马向华等中青年二胡演奏家,形成了二胡艺术的姹紫嫣红、声色尽显的局面;那么在此之后,舞台上、屏幕上频繁出现的女性“唱主角”这一“巾帼不让须眉”的客观现象,就不能不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种器乐表演的时尚。除上述中青年女性之外,还出现了像李媛媛、孙凰、王颖等一批功夫不俗、实力不凡的后起之秀;更有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北京“女子十二乐坊”这一动感性强的民乐立式演奏。时下,就这一与男性并驾齐驱的女性化现象,有人为之担心,认为如此沿革,会造成柔众刚寡、阴盛阳衰而失生态平衡。甚至提出了在音乐学院的招生及乐团聘乐手时,应规定性别比例。对此,朱道忠先生撰文指出:“窃以为这位同志过虑了。其实他只考虑了男女在数量上的倾斜。……事实上,二胡作为一件近乎人声的拉弦乐器,它的音色和韵味无一不体现出一种秀美和润的风韵和馥郁纤巧的灵性,是一种以抒情见长的乐器,它本身的气质就是女性的。……女演奏家以她那温柔细腻的气质和灵秀,处理乐曲里面的一些微妙含蓄的神韵以及顾及整体的敏捷反应上,都是强项。并且,女性生理上的韧度和心理上的柔度,都更适宜于应付刚柔相济的乐曲。”[9]朱道忠先生所见可谓深邃、洞彻。笔者也以为二胡女性化现象的出现,所改变的不是男女数比的数学关系,女性能与男性同台竞技并改变男性独领风骚的舞台局面,无疑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不仅不可妄断为阴盛阳衰,反可视作二胡艺术繁荣似锦的一种时尚表征。
  以上从历史研究的视野探讨二胡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三次跨越,并梳理了每个阶段的作品、技法的发展。但整体看来,考察二胡艺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虽然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但这不是唯一的角度,地域性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历史不仅是河流,河流不仅是一条。历史不但是时间的动态变化,更有赖以存在的空间的静态差异,亦即还有纵向曲线——历史的空间特征及其组合。”[10]窃以为,这一看法甚是符合二胡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情况。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将注重时间的历史性研究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结合,可为二胡艺术的研究工作增加立体而鲜活的气息。
  
  参考文献:
  [1]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第295页,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第1 版
  [2]傅建生.《尊重历史原貌,从新评价刘天华》,《中国二胡》创刊号
  [3]同[2]
  [4]赵寒阳.《二胡经典名曲50首详解》第9页, 海潮出版社2001年第1版
  [5]赵寒阳.《二胡经典名曲50首详解》第111页,海潮出版社2001年第1版
  [6]赵寒阳.《二胡经典名曲50首详解》第328页,海潮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赵寒阳.《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第299页,华乐出版社1999年第1版
  [8]赵寒阳.《二胡经典名曲50首详解》,第326页,海潮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1版
  [9]朱道忠.《二胡人文精神之我见》,《中国二胡第二集》第36页
  [10]程民生.《开拓历史的空间——历史的地域研究刍议》《光明日报》1999年6月25日第7版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