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度为fff, 主题为副部材料,是材料a的变形,由大管、大号、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齐奏。织体为卡农,来自材料a的扩大展开,由长号和中提琴演奏。
8.第八部分(217—242小节)
力度为ff/fff, 主题为引子和副部材料,是材料a的展开,由木管做和弦乐组奏出。同时,铜管组奏出副部主题。织体为二重卡农,来自材料a的扩大,由长号演奏。
(三)再现部 (243—316小节) d小调
再现部从明确的主调d小调开始,为动力减缩再现,是全曲的高潮。乐队齐奏呈示部中三段式的中段,由于呈示部的中段是c小调,因此,肖斯塔科维奇遵循奏鸣曲式调复合的原则,把主部主题建立在d小调上,使再现部的主部主题在赋予变化的同时,也具有了“调性服从”的意味。
再现部与呈示部中段相比,是从相距五度到二度再到同度,逐渐回到主题上来的。
最后,副部主题遵循奏鸣曲式再现部调复合的基本原则,建立在明确的D大调上。
通过上面的浅析,我们可以看出,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运用的材料是高度统一的。无论是主部主题还是副部主题以致最后的展开部和再现部都没有离开a、b、c、d四个核心材料。也就是说,全曲展开的精髓就在于引子,这便充分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统一动力展开的原则。另外,全曲动力展开运用的主要手法,应该是复调手法。
三、《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复调手法的运用。
肖斯塔科维奇的复调风格特征在于运用模仿复调。他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就是最鲜明的例子。整个乐章主要是以卡农、模仿和对比性对位手法相结合写成的。
首先,全曲的核心材料引子,第一次陈述便使用了卡农模仿。(见谱例5)
谱例5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八度奏出强有力的旋律,紧接着在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作以八度模仿。
接着,主部主题的伴奏织体用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延续着卡农这一手法,形成紧密的推动力。(见谱例6)
谱例6
引子采取的陈述方式:卡农模仿。在副部、展开部以致再现部中成为主导的主题发展手法。
在副部中作为内声部织体形式出现。(见谱例4)在展开部,卡农手法更加得到了发展。展开的第二部分(120小节处),钢琴的大提琴、低音提琴作为织体——卡农写法,它与主部主题的扩大形成对比式复调写法。到第四部分(157—168小节处),把副部主题加以模仿,然后在第五部分(176—180小节处),运用了卡农模仿。
谱例7
最值得一提的,是展开部最后一个部分运用的二重卡农。它是以卡农模仿和对比性对位的手法相结合而成的。(217处)是此曲复调化的最高阶段。它是由引子材料与副部材料构成的绝顶的二重卡农。实质上,引子与副部两材料同出于一个“种子”——a材料。一个把材料a展开,另一个把材料a扩大发展。并且,在展开和扩大发展中以对位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戏剧化的极点——二重卡农。(见谱例7)
最后,卡农形式在再现部的副部再次出现,这次是长笛与圆号卡农副部主题。这个卡农似乎是在二重卡农中抽出来的。但是,它的形象本质却又恢复了在呈示部中的娇弱。(见谱例8)
谱例8
全曲在钢片琴上行半音阶的伴随下,以pp逐渐消失。
我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回过头来再看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首交响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整个乐章主要是运用复调手法来发展四个核心材料(a、b、c、d)写成的。无论是在材料方面(高度统一的材料),还是在发展手法方面(卡农、模仿、对位)都体现了复调的特征。肖斯塔科维奇的这一部交响乐中“复调手法”的运用逻辑是:卡农式的陈述逐渐涉及全部主题材料,直至达到极点再转回来。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复调因素占有主导地位。这首交响乐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奏鸣曲式中,运用复调手法作为发展主题形象的方法的最典型的例子。这种手法是独树一帜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世界音乐.1986年第1版.
[3]伏·普罗塔波波夫著.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的音乐形式问题(上).
[4]欧阳小华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5]北方音乐.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