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辅助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熟练运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巧(如对音乐制作软件《CAKE,WAIK》、《SONAR》、《MW3.0》等),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他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视唱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视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既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可以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视唱练耳课作为基础课的目的是什么?过去由于设备的落后,多着重训练音乐的基本属性即音高、音强、音值。如今有了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高科技设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础课也完全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属性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素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统称“鼓机”功能。它不仅音色逼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干喊“哒哒哒”进行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电脑的信息处理、储存量、编辑能力、现场改编能效足以使教师的备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克服了个体与群体之间产生的自修学习矛盾,使学生的课外学习既不用求助同伴,又有了完整正确且科学的进度标准。
可以这样说,优秀的教学软件由于解决了教师的教学及管理上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问题,这势必提高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新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传统的视唱练耳专业教师只需会弹奏钢琴即可。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如:windos98\2000\XP系统),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技巧(如对音乐制作软件CAKEWAIK8.0\9.0,SONAR1.0\20,MW3.0风格软件JAM-MER4.0,BAND-IN-A-BOX9.0\10\11等的熟练操作)和相关硬件设备(如MIDI接口、音源、功放、调音台,合成器)的操作。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了解熟悉国外优秀的练耳软件,如《Auralia》、《EarMaster Professional》等。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事实上,要运用好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也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合理的知识体系。一堂质量差的多媒体音乐课或许比传统方式教学还要糟糕。但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中多媒体所带来的崭新知识传输方式,广博的信息量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所不可比拟的,所以我认为各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应该尽早掌握这一先进数字化教学技术,因为为现代化教学服务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四、数字化教学是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面对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我们应该反思,传统的音乐基础课训练内容,是否切合音乐作品本身的内涵。虽然技术性训练需要提炼出技术性很强的要素,经过反复练习,达到要求。但技术性训练与感知并再现音乐作品之间的联系更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训练内容与技巧,缺乏与实际音乐作品联系的桥梁。学生会听和弦连接,但相应的钢琴小品却无法应付;会听钢琴弹奏或拍打出的节奏,却无法识别生活状态下的节奏声音;能够顺利地完成钢琴二声部记谱,却根本无法辨别实际作品中的二声部等等,这些都应该为我们所重视。在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与多媒体技术帮助我们完善技术、再现音乐的今天,我们可以科学化地分解其形成的过程,再现其合理的安排,为学生展示具有逻辑性的听觉分析过程,弥补自身学习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对于这种能有效地解决音乐训练中的技术问题,又能完善学生对音乐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能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距离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势必成为将来我们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易山、付妮《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
[2]王瑞年《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王小龙《数宇化音乐教育离我们有多远》
[4]韩飚《提高使用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培养现代音乐教育人才》
[5]李剑琴《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音乐教学的研究》
|
|
|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