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旨在快速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师资的艺友制作为和师范学校“相辅而行”的一种机制,确实是一大胆而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设想。
(2)在陶行知的倡导下,学校开展了小先生办学活动。他号召学生,能写的写、能唱的唱、能演的演、能画的画,把自己的本领全拿出来。小先生制的中心指导思想是“既知既教人”,“用大孩子去教小孩子”,“小孩子教小孩子”。“他曾多次撰文对实行小先生制的意义及如何进行小先生制进行阐述、推广,使之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制度。他亲自设计小先生履历成绩表,并开展比赛活动给予鼓励(13)”。小先生制的推广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并把音乐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首位,目的是为了让生活中所有的人发展,让所有孩子都能受到正常的音乐教育。
三、陶行知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思想的现实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先驱者,他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思想作为实现其大众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的许多方面,对推动当今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及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启示。
1.准确把握音乐课程资源的界定,树立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
在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前,必须对课程标准及课程资源的本质进行准确把握。陶行知音乐教育课程资源观突出体现的是:(1)注重音乐教育的民族性;(2)注重音乐教育的审美性;(3)注重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这些有价值的、具有民族性、大众性的音乐课程资源就是广泛而厚重的生活、社会中的一切,其不但具有横向的空间范围,还具有纵向的发展阶段。有了主导的审美体验课程观,随之也就有了相应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观,对音乐教育课程的理解也就直接制约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谈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必须首先把握音乐课程资源的本质和界定范围。
音乐课程资源意识是自觉产生开发行为的关键,陶行知把音乐教育活动,课程实施和课程资源开发融为一体,随时把握和利用需要的音乐课程资源,这与其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是分不开的。目前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老师反映,课程资源缺乏,没有钢琴,不识五线谱、没有多媒体等等。却对身边丰富的音乐课程资源视而不见,大量现实、潜在的课程资源难以进入其视野,如民歌、戏曲音乐、曲艺音乐、锣鼓等等。这反映了部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开发能力薄弱,急需课程实施者树立明确的音乐课程资源意识,增强开发能力和利用水平。
2.把握音乐课程资源的多种内容和表现形式。
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潜在性、人为命定性、多样性、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各异;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主体所把握的课程资源可能大相径庭,可利用的开发条件可能千差万别,但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课程活动者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鉴别能满足需求的、有价值的资源。一般说来,音乐课程资源的鉴别标准有两个:一是开发利用主体的认识水平,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审美教育价值观;二是开发条件、技术、手段的制约。具体鉴别时,可以从音乐教育者的需求,主体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现实可能条件,与寓教于乐的具体情景等角度来考虑。陶行知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就是根据需求和开发条件而灵活利用各种现实、潜在课程资源的最好例证。这些例证说明陶行知把人作为音乐课程资源的主体,为我们当前开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指出了重心和方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存在空间广泛,音乐载体形式多样,人、物、民间音乐活动都可以成为音乐课程资源,但最具价值和生命力的还是人。开发者应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及其发展性,其范围可广及古今中外的音乐与相关文化及其衍生物。只有充分利用人及其发展性这个音乐课程资源的主体,音乐课程才更具活力和价值。
3.不断创造有价值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实施是创造音乐课程资源的最好借鉴。“做”是纽带,是有效联结“教”与“学”的桥梁,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与技巧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音乐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特点。“做”积极地发展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之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利用人文精神与音乐学科的融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育才学校音乐教育的成功是可想而知的。1941年8月,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宣布“创造年”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音乐组的同学共创作歌曲27首,如陈贻鑫的《谷子在仓库里叫》等都非常优秀,成绩卓然。创造性的教学,培养了创造性的学生。
陶行知告诉我们,要“分析过去,抓住现在,创造未来”。本文正是本着这一宗旨对他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思想及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的。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思想和实践有许多独到之处,这些思想对我们目前进行的音乐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启示。
注释:
①褚灏《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J]音乐研究2001年第4期P19。
②③④⑥⑦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P494、P490、P493—494、P491—492、P368。
⑤(11)《陶行知全集》卷1,[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P92、P154。
⑧⑩(13)同上卷3,P334、P650、P328。
⑨《陶行知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P4。
(12)同①卷2,P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