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民族声乐的二度创作手法(1)-音乐
来源:  作者:王志昕  点击:次  时间:2002-05-0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④愤怒、仇恨的情绪
  表示愤怒、仇恨的情绪需要浑厚、有力的音色,呼吸的力度要有一定的爆发力和韧性。作品《江河水》中用了两个感叹词“哎呀”,在演唱这两个词时,音色要与前后有不同的含义,要有一种很强的爆发力,体现出当时封建地主阶级对百姓的压迫,反映出百姓只能用“哎呀”来呼出他们的心声。所以在演唱这两句时,要让呼吸的力度,吐字的力度紧密结合;从技巧上说,这两个字不是唱出来的,而应是喷出来的,胸前点就如喷泉的喷口,气息就是喷泉中支撑力的水流。
  ⑤悲伤、失望的情绪
  表示悲伤、失望的情绪,需要暗淡的音色,气息平而稳。《大江东去》后一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主人公对现实的失望,与前两段豪放、痛快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
  4.作品中语气的处理
  语气:是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语气的生动处理,既可以提高歌曲原来的自身价值,又可以使歌曲更加生动、感人。在刘麟作词,王志信改编的中国民歌《孟姜女》中,“过年关”共16拍,单一个“过”字就占满了8拍,所以有些人为了突出这一段孟姜女寻夫的急切心情,用很硬的语气来演唱,当唱完“年关”二字词,还用很响亮的声音去唱“过”,其结果往往是“过”字唱不足8拍,而且与演唱所想要的效果相反,没有突出该段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过”字的处理应该是由强——渐弱——弱——渐强——强的过程。在技巧上,气息可以随着音高的逐渐上动,气息点下移;气息点越下移,声音就越饱满,振动幅度也就越大,这样也更突出了作品的意境。
  5.作品中“三个点”的判断和处理
  对歌曲中可能出现“三个点”的判断和处理。笔者认为,高潮点是全曲最重要的部分。但要唱好高潮点,必须先找到转折点和静点。静点是全曲最内在的、最含蓄、最内心化,又最富于想象的地方。转折点是两种情绪间起转折作用的音、乐句或气口。高潮点是全曲中词意和音乐张力最大的地方。也就是说,确定了静点,可以把静点处理得细腻、深入;确立了转折点,才可以使两种情绪之间的转折合理,使观众信服;而确定了高潮点,既可在高潮点之前准备好情绪的发展,也可以在高潮点处把所有的情感发挥出来。
  如演唱《又唱浏阳河》,将开头到“千家万户都唱过”作为全曲的静点,然后对浏阳河有一个大概的描述,以平静、细腻为主;技巧上,气息不需要太深,音量不需要太大,只要胸前点和声音位置点清楚即可。从“它染绿过湘江水”至“歌声飞遍全中国”,将其作为全曲的转折点。从技巧上来说,音乐流动性的加大,胸腔振动的程度必然加大。也就是说,胸前点与声音位置的距离加宽,让气息充分振动,在方法上有利于高潮点的准备,情感上有利于高潮点的表达。从“浏阳河”到最后,将其作为全曲的高潮点,这既是全曲情感最浓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音乐张力的部分。从技巧上讲,声音越高,气息越往下沉,尤其是“阳”字,这个字的处理就是把口腔打开,用齿前说y,在软腭处说ang,把韵归在ang上,给足气息,把声音充分透出去。这样,不但声音统一、情感丰富,也会给人亲近的感觉和如诗如画的境界。
  6.形象的认知和刻画
  每一部歌曲都有明确的人物,即抒情主人公,且每一个人物都是该作品形成的线索,只是这些人物在作品中没有名字。因此,演唱者如要成功地演唱好一首歌曲作品,就必须准确、深刻地了解、把握人物的音乐形象、性格以及与此相关的背景、情景。作品《钗头凤》,讲的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受到当时封建制度的压迫,最终有情人无缘的悲惨结局。因此,陆游与唐婉分别写出了诗句《钗头凤》,表达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此外,还有大家熟悉的作品《遍插茱萸少一人》,借用的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九九重阳节一人独自在他乡不能与亲人欢聚的惆怅。
  综上所述,二度创作不只是一个作品的完成,还要求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要有演唱者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并充分发挥出演唱者对作品的处理(包括情感,表演以及创作作品背景的了解)。对于相同的作品,不同的演员二度创作的意图和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演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而二度创作,其正确方向在于从生活的真实出发,从作品的情感需要出发,从自己对作品的正确理解出发,并使其在演唱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总之,优秀的音乐素养和个性特点,将使作品更富于生命力和色彩。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第二章: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创造性.2002年版.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