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钢琴结构与演奏方法的演变(1)-音乐
来源:  作者:徐华菲  点击:次  时间:2002-05-0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以上提到的“手指弹奏方法”只适合巴洛克以及古典主义初期的音乐作品,因为当时的作曲家大都是以结构精细、织体规则为基础的作品,音色上也都追求典雅清晰、晶莹纯净的颗粒性声音。所以,在演奏这些作品时,演奏者不需要大幅度的动作与力度,如果出现这种动作,它反倒与作品的音乐内容相背离。
  意大利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穆齐奥·克莱门蒂,他享有近代“钢琴演奏之父”“钢琴技巧的鼻祖”的声誉。他喜欢演奏音量宏大、饱满、共鸣较强的布劳德伍德钢琴。克莱门蒂在这种钢琴上奏出音响丰满、对比强烈的和弦。他的演奏使听众耳目一新,这种弹奏方法通过抬高手指加强击键动作来增加力度,但手臂还是不参与动作。克莱门蒂的学生约斡·巴普第斯特·克拉莫在此基础上有了一些进步,提出弹奏时基本只用手指,手臂应当不动或尽量少动。克莱门蒂的弹奏方法在贝多芬身上得到了继承发展。贝多芬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派音乐时期承上启下的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他所使用的音区范围、强弱对比、音色变化都大大超出了海顿和莫扎特。由于他作品中戏剧性和激情的需要,他不仅只用手指,而且使用手臂弹奏,为钢琴演奏法开辟了新的道路。贝多芬的弹奏法由他的学生——奥地利钢琴教育家卡尔·车尔尼整理总结并发展,为浪漫主义钢琴弹奏方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形成。音乐家更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他们强烈的情感变化。波兰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这两位作曲家、钢琴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虽然追求目标不同,但都对钢琴弹奏方法的发展做出贡献。肖邦首先在黑键上运用拇指和小指弹奏,他喜欢柔和地触键。他的音乐充满含蓄内在的美,他喜欢演奏出微妙迷人的音色,他对弱音音色进行了探索。“肖邦的声音的顶点,据他同时代人说,大约只到mf”。“肖邦在极轻到次强的范围内,拥有千变万化的音色,亦即千变万化的强弱层次。”③李斯特则继承并发展了克莱门蒂、贝多芬的充满激情的演奏风格。他不断地研究探索,为了突破钢琴弹奏方法对表现力的束缚,他日益改善他的钢琴技巧,他在钢琴上追求宏大饱满、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李斯特晚年的学生勋伯格写到:“他使用重量技术,演奏时肩部放松,手和手指的位置相当高,手微微向外转‥…他的音响效果是攻击性的、兴奋的以及富于魔力的‥…最重要的,是他开发了这件乐器的潜力。”④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钢琴家才把身体的各部位统一协调来演奏,李斯特的弹奏法虽然与后来的现代弹奏法还有差异,但是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19世纪后半叶,经过大量的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重量弹奏法诞生了。
  德国钢琴师德培提出“重量和肌肉松弛现象”和“肌肉协同作用”的观点,得到了同行的支持、认可。布赖特豪特提出主要动作必须分派给肩部的强大肌肉,弹奏中的力量应是来自肩部和大臂放松时的自然重量,而小臂、手腕、手指在弹奏时是被动的。这一观点只看到了手臂重量的重要性,却忽视了手指技术。车尔尼的学生莱谢蒂茨基,认为要使用整个手臂,放松手指,不用敲击使手臂重量落在键盘上。英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马太,又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他强调整个手的放松,手臂自然重量通过指尖传到键盘上,手指、手腕、小臂、肘部、大臂和肩部都要协调运用。他认为这样才能弹出饱满、洪亮的音响。手指在键盘上弹奏时手腕、手臂要随之移动,将手臂、手腕从僵硬、固定的位置解放出来。伟大的钢琴家戈多夫斯基,他认为重量弹奏法应缩小手指与键盘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多余动作,使手、手腕放松,并认为这种钢琴技巧是产生疲劳和消耗最小的科学的演奏方法。同时是要做到鲜明的层次力度变化的基础。美国钢琴教育家奥托·奥特曼把手指、手腕、手臂、肘肩看作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杠杆,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了触键中力量运用的问题。他还指出了钢琴弹奏中肌肉的放松与紧张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协调的用力方式,达到放松和紧张之间的平衡。美国钢琴教育家阿·舒尔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手掌部位的小肌肉运动解剖研究,从而找出了各个手指之间的协调用力关系。他认为只有协调运用小肌肉,手指才能更加灵活、自如,才能使弹奏状态更放松。
  从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到现代钢琴,钢琴的结构是不断改进的;从最初只用二、三、四指弹奏到全身各部位协调动作参与弹奏,钢琴的演奏法也不断创新、完善。钢琴演奏法的演变与钢琴结构的改进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钢琴演奏法的演变对钢琴结构的改进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钢琴结构的改进为演奏法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为演奏者的发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化的进步,钢琴的结构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从发音的原理到弹奏的方式都有可能,钢琴演奏法也将进一步发展、创新。
  
  注释:
  ①周薇. 钢琴艺术.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第28页.
  ②周薇. 钢琴艺术.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第41页.
  ③(前苏联)涅高兹著,汪启璋,吴佩华译.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第80页.
  ④周小静.钢琴之王李斯特.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第92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