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莫使艺术孤芳赏,勿让知音东流去(1)-音乐
来源:  作者:王思特  点击:次  时间:2002-05-0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拓展高校艺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由于各种因素,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文艺术课程停留在普及和概论阶段,内容浅显,涵盖面窄,且教学形式单一,主要依赖于课堂,课程周期很短,造成实际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高校的人文艺术教育如无法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不仅使人文素质教育起不到应有的成效,势必也会影响到未来中国高雅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改革,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大学生自身艺术修养的不同程度,由于高校扩招、各个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各个地区和家庭的经济文化水平差异等,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艺术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实践能力都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然而教育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体现公平,这就对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努力兼顾全部,引领更多的人走进艺术的大门,还要使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对艺术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获得更大的提高空间。教师可精心设计所授课程的内容,打破以往普通高校艺术鉴赏课程一贯按历史框架来教授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围绕设计的某些重大的能给学生思考空间的美学问题展开。可以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引出更多不同时代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将有利于扩大学生欣赏艺术的广度。对于学生来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思考能力,还能使不同的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层次来思考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美学倾向,达到兼顾不同层次、满足不同个体需要的效果。以笔者在高校担任的《音乐鉴赏》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上,笔者设计了关于“音乐到底表现什么”的问题,并尝试分别从以下论题来探讨:“音乐表现故事——音乐与文学”“音乐表现视觉——音乐与绘画”“音乐表现情感与气质——音乐与人”“音乐表现时代——音乐与历史”“音乐表现思想——音乐与哲学”“音乐表现结构美——音乐与建筑”“音乐表现高超的技能之美——精湛的音乐表演技术”“音乐表现的意境——中国传统文人音乐”等。在对每个论题以发散式的思维探讨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音乐的题材、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音乐的结构与形式、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及音乐风格和音乐意境等音乐美学问题。这些探讨可以从很浅显的问题开始,如“音乐可以有内容吗?音乐能表现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吗?”接着以使用文学作品题材创作的音乐作品为例来分析欣赏,然后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论题的思考:“音乐使用与文学一样的题材,表现的形式相同吗?音乐的形式是什么?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进而可以导出历来音乐美学史上争论最大的问题——“自律论与他律论”。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兼顾学生各个层次学习的需要,也使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触及到了艺术美学领域的问题,拓展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深度。
  
  结语
  
  在大学生中培育高雅艺术的知音,是事关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也是有关高雅艺术的发展、演出市场的健康繁荣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长远问题。因此,在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中,落实贯彻这一观念,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却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切莫为了“培育高雅艺术的知音”而让艺术教育变得“功利化”,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务实的”,而不是“功利的”。
     参考文献:
  [1]沈致隆.亲历哈佛:美国艺术教育考察纪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茅原.未完成音乐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甘阳,陈来,苏立主编.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4](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 詹正茂等译.艺术文化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