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琴 文人古琴家 蔡氏父女 嵇康
琴在中国是一件历史悠久的弹弦乐器,现在称为古琴或七弦琴。相传它最早是伏曦所制。古琴从诞生之日就与人类形影不离,就如同一位最亲密的朋友。而自古以来,古琴就是君子、文人雅客爱逾性命的一件乐器。顾况在《王氏文陵散记》说道:“众乐,琴之姬妾也。”在嵇康的《琴赋》中我们也看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说法。可见我国古代的文人对琴的评价是极高的。琴在他们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这也是出现了“古琴文化”的一个原因。
古往今来,人们对琴的评价都非常之高,琴仿佛就像一种品格,一种高尚情怀的象征。文人雅士们将它作为寄托情怀的工具,在弹奏琴时,将自己内心世界最深处的情怀与思想铺开在琴弦之上,琴音的高低起伏,低回宛转仿佛就是内心世界的情绪起伏一样。在中国古代漫长的文化历史中,有许多都是我们深感熟悉的著名人士。琴在古代曾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一个必修课,在古代,有着“琴音调而天下治”的说法。琴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浸透了古往今来创作者和演奏家们留下的智慧和理念,它的进步和发展同精神知音密切相关。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熟悉,是一段永久流传的佳话,琴的故事总是伴随这一些让人掩卷叹息的故事,也因为这样,在我们所必须提及的古代琴家中,文人成为了其中庞大的构成部分。
首先要提到的是孔子,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几千年的思想精髓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教育着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是他身为一位擅长演奏古琴的音乐家却鲜为人知。孔子流传至今的琴曲有《敏操》,《猗立操》,《陬操》等等,其中《陬操》是为了纪念两位被赵简子杀害的大夫而作的,这位伟大的人留给世人的琴曲数量很少,但不可否认他仍然是最早的古琴演奏文人之一。
为我们所熟悉的蔡氏父女是擅长古琴演奏的两父女,东汉末年的蔡邕以及他的女儿蔡琰。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琴,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他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的十二年间,创作了中国古琴史上最著名的蔡氏五弄,即《游春》,《绿水》,《幽思》,《坐愁》,《秋思》,今日现存的《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等琴曲都传为蔡邕的作品,蔡邕还著有《琴操》,被称为“中国早期最丰富的重要琴学文献”,内容大都是首先阐述琴的形制和作用,再为琴曲的解题和歌词,颇多故事,史料丰富。蔡邕是身为文学家,又身为一个古琴家的典型例子。他的女儿蔡琰,即我们所熟悉的蔡文姬,更是个千古传诵的才女,她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音乐,书法,绘画方面颇有造诣,在天文,数术,辞章,文史方面无不精通。她是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蔡文姬自幼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蔡文姬生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年代,一生命运坎坷,颠沛流离,饱尝人间辛酸。兴平二年(195),她被作为礼品献给匈奴左贤王,在风沙滚滚的塞外边境生活了十二年,直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统一中原之时,得知她的下落,才遣使者以金璧赎还。回到南朝后蔡文姬振作精神,将昔日为一般人所难以承受的痛苦经历,写成了著名的《悲愤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她又自编曲写词,依照胡笳的音乐风格在古琴上弹唱出千古不朽的《胡笳十八拍》。这是一曲是感人肺腑的绝唱,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赞誉说:“无论在形式上或者内容上,那种不羁而雄浑的气魄,滚滚怒涛一样不可遏止的悲愤,绞肠滴血般的痛苦,决不是六朝人乃至隋唐人所能企及。”“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我坚信那一定是蔡文姬的所作,没有那种经历的人,写不出那样的文字来。”在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中,《胡笳十八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