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前两种二胡音乐的发展趋势而言,这些作曲家和演奏者在运用二胡的音乐语言时更加自由驰骋,甚至大胆无羁。他们的作品力求打破独奏旋律在调式、调性方面的完整性和鲜明性,有的甚至放弃了二胡最擅长于表达的歌唱性,而是把揭示其多样化的音色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他们创作的音乐往往不是“传统的耳朵”所习惯的那种音调,有些音乐作品,听众甚至几乎听不到某个完整的旋律片断,而是运用二胡所奏出的诸如各种长颤音、长短相间的大跳音型、滑音等表现了幻觉、恐惧、哭诉等多种意象。其主要目的是想突出二胡所特有的音色,这种音色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没有的,是新颖、独特的,这才是这批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的基本宗旨和音乐特征。
通过对以上三个发展趋势的分析,笔者认为,“中西交融、以中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发展趋势将是21世纪中国音乐文化的主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政治的大环境来说,中国从改革开放乃至加入WTO的一系列举措,大大加快了经济步伐,大量西方先进事物涌入国内,这种局面必将使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领域不断拓宽。在这一浪潮中,二胡这一民族乐器在保留原有艺术精华的同时,也一定会吸收、融汇西方音乐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成分为己所用。
其次,在我国现有的音乐院校中,即便是从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人,也太多都是从基础乐理、和声、配器开始全面接受西方音乐观念的。在一些专业音乐院校中西方专业音乐教学模式成为主导,这也会对二胡传统音乐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我们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以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发展趋势,对中国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音乐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因为它们特有的韵味、板式、结构乃至音律的运用,都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根”,没有了它们,二胡音乐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变化与发展之时,传统的保护十分重要,而发展音乐文化中的前卫意识,会潜在地鞭策社会的创造性,也会反作用于人们对传统的认知。以表现抽象音乐为主进行“反传统”尝试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曾经引发很多争议。有人认为“音乐的生命应该是旋律”,而不是荒诞诡异、远离现实生活的奇声与怪声的组合,但是这种现象毕竟存在着,而且日益壮大。它到底能走多远,还有待于去观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一些现代人的思维方法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推动了二胡在现代音乐风格领域中的迅速发展。
总之,中国现代二胡音乐艺术正在逐步正视自身的规律、社会价值与存在意义。从文化“单边主义”到文化“多极世界”,从文化“本土化”到文化“全球化”,在一个文化越来越开放,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社会中,这几乎是人类所有的人文文化面对的共同课题。当今的二胡音乐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不断追求、积极实践、不断探索、推进发展,为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懈努力,推出更多优秀的二胡作品,充实二胡演奏艺术技巧,培养出更好的二胡演奏人才。让我们的民族音乐之花——二胡,在百花园中永开不凋,愈加鲜艳夺目!
注释:
①引自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载新乐潮.第一卷第一期.1927年6月.
参考文献:
[1]赵寒阳.二胡艺术现状的思考.
[2]乔建中著.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
[3]20世纪末二胡音乐及其演奏技巧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