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服装教育特别是服装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办学摸索阶段,但也已为服装行业提供了不少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可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服装企业缺乏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不可否认,许多经过专业训练特别是设计人员在企业还得不到重用。当然,作为一名从事服装教育的工作者,我们首先应检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例如刚开始创办服装设计专业时,我们都希望尽快培养出世界级的服装设计大师,为数不少的同学更是不切实际,以为自己一毕业甚至有些刚进校门的学生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时装设计大师了,只要自己会画效果图、在设计构思上有想法,不管别人能否加工出来、投放市场后能否符合需求等,就一味地盲目自大。而走上工作岗位的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处境也不容乐观,由于80年代前中期我国的服装业刚刚得到发展,加上人们的需求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服装生产厂家如日中天,只愁加工不出来,根本就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纺织品和服装是当年我国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服装企业无需也无暇顾及开发新款式,导致我们培养出的设计人才无用武之地,不少毕业生纷纷改行。这些情况从侧面也反映了我们刚开始时有些教学思路和专业设置欠妥当、不尽合理的缺点,虽然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由于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造成服装教育与服装行业脱节。而后在服装界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如认为“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创造性劳动”“服装设计也是生产力”“服装教育应培养‘一专多才’”等等,这都使得我们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加强同学的综合素质训练,这些都为服装专业积累了宝贵的的教学经验。
当前,随着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我国服装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服装产品本身的特点就是要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服装教育也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与时俱进。具体地说,我们要开导同学多进行开放性、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开拓性精神。在以设计为主的同时不能忽视工艺操作、市场需求等知识的加深;在以工程为主时不忘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以及款式造型能力等;同时应注意学科交叉,互相取长补短,并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知识。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服装CAD、CAM已经被企业作为辅助设计、加工的设备,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得到普及。因此,服装教育引进计算机教学,提高同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迫在眉睫。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即把课堂设在设计室、车间,让同学直接了解实际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请知名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教室,面对面地向同学传授实践心得、体会和经验,以及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我们适时地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重视同学的综合素质训练,让他们步入社会后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思路。我们从事服装教育的有关人员,应该放下架子,不要自命清高,主动出击,寻求厂校合作,多向服装企业的领导、专业技术骨干学习和请教,充实我们的知识,更新我们的观念。同时,还应加强院校之间的横向联系,互通消息,资源共享,交流好的教学经验,力求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实现我国服装业的腾飞而加快培养高标准、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现今的服装设计已超出了形式审美的局限,结合产业和营销规划已进入了产品开发的范畴。设计不仅重视创意,更强调理解社会、人文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设计不只是效果图的绘制,更注重实际中的表达和实现。在视服装业为动态产业的基础上,专业教师应将最新的设计师、作品、时装界动态、品牌、思潮、消费趋势等内容带入课堂,以世界性的视野引领教学。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专业教师能够通过认真总结并探索出一套既符合高校办学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办学思路的高等教育机制,这不仅可以加速服装专业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中国服装业再次立足于国际舞台,并为国际服装产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莹《对服装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思考》[J].原载于《服装科技》,1999年第6期
[2]吴卫刚《中小型服装企业中外之比较》[J].原载于《服装科技》,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