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演奏方法虽然繁多,然而总括起来,不外乎两种基本的方法,即连音和顿音的方法,而后者又分为固定的方法和跳动的方法。其他再多再复杂的方法也都是由这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演变而来的,所以怎样掌握这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是小提琴演奏方法中的关键,在此笔者想结合演奏和教学实践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的练习要领及其应用。
关于连音的方法
长音表现在音乐上应该是平滑的连续的,在乐谱上常用连接线⌒表示,在弦乐中演奏这一类音的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演奏时由一弦到另一弦中间要衔接得平滑,因为在一个用连音的乐段或乐句中,会有多次弦与弦的切换;二是上下弓中间衔接得要极其严密、圆滑,因为在用一个连音的乐段或乐句中很多地方要上下换弓的,有时一首乐曲的全部都是连音的形式,而其中每一个音符都是一弓一弓地分别演奏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完全以换弓圆滑与否来决定其演奏质量的优劣。
在小提琴演奏中,只要解决了换弦的问题,要使连接的音符彼此连贯,这是很容易办到的。但是要使上下换弓时所奏的音彼此连贯,又是另一个问题。必须特别留意,下面所说的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上述两个要点的困难,解决其中困难以后,便可以运用自如了。
为了不使弓子在换弦二音之间有切换的痕迹,或避免第二音开始时发音太强的弊病,须于前一个音即将结束时,臂与手圆滑地将弓子转向第二音所在的琴弦上,所以当前面的音符奏完,应奏第二个音符时,弓子早已预备于音符所在的琴弦了。这时弓子绕转的速度全视前面音符的时值而定,也就是说前面的音符较长,就可以慢些,前面的音符较短就要快些,总之,切忌使弓子恰好在应该奏出第二个音符时移到音符所在的弦上来。
作为一种方法,它有其开始、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要奏出完美连音,左右手都应积极配合。前苏联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扬凯列维奇认为:“平稳的连音,是一种色彩。如歌的优美旋律,歌唱性,长的旋律是小提琴最擅长的东西,不应失去连音的魅力。”他将方法训练系统地总结为动作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局部。他把右手基本动作在琴弦上运弓的一致看作方法合理的内在联系。
根据这个原则,初学者应以分弓练习为先,用弓子的上半部大段大段地拉,随后再用弓子的下部大段大段地拉。在这以后才能用全弓去拉,并使弓子的各部分配合起来。如此的练习就是使弓子在各部位拉奏时使声音的变化不易察觉,只有这样,才会保证方法的质量和手臂肌肉的放松。说到手部,我们应该注意手腕上下、左右两方面的练习,手臂要保持平稳,但不能使手臂肌肉过于紧张,要保持应有的松弛,所以在必要时稍做辅助的运动为宜。手部的练习中还有一点应该注意,就是在反复的换弦时,务必使弓子在两弦的外侧拉奏,这种方法完全是在减弱手腕速度运动;因为直上直下的动作过于频繁,反而使音色受到影响,所以必须尽力在可能的范围内缩小运动。
上下换弓时用力过猛是大多数初学者的弊病,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多半是学习者有一种不正确的理解,认为要使上下换弓不留痕迹,使音连贯,演奏时不知不觉地加大了力度,致使每个音的结尾都失去了圆滑。矫正这个弊病,应当用与其相反的方法,就是演奏者每奏一弓时都想象那是最后一弓,习惯于错误方法的学习者必须在拉过一弓后,停顿片刻;只有用这种方法才会有效地改变其演奏习惯,改善其音色。这样的练习开始每一弓的时间可以较长,随后可逐渐缩短,直到能够使各个音连贯为止。
欲使换弓时音色圆滑无缺,有赖于手指和手部联合,所做的小规模的运动;这种运动的程度因各种情况不同而不同,比如在演奏比较快和短的方法时,手部握着弓做小范围的运动就可以了,而在练习慢和长的方法时,其运动的范围就比较大,这种方法完全是手和手指、弓子上下运动,所以臂部和腕部所去的行程略短于手指和弓子所去的行程。
由连音的方法所发出的音的性质应当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想象一种感觉:当弓子在琴弦上面经过的时候,好似用手抚摸天鹅绒或柔软的毛皮。这样奏出的音色,才算得上圆滑而完美的“连音”。
关于顿音的方法
顿音,在前面已做过解释。现在笔者想说一下各种顿音的要素,就是关于每个音之间截然隔断的问题,并涉及跳弓及击弦方法。
起初练习顿音时,最好用前面音运动的方法,奏时把弓子的中心紧紧放在弦上,弓毛便紧紧地抓在琴弦上,仿佛猫用它的爪子抓住一件东西,或“小鸟站在电线上”的感觉,一旦抓住之后,把弓子由弦上迅速地拉下,到弓子的尖端为止,突然停顿下来,中间休止片刻,给弓毛重新抓住琴弦的时间,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奏上弓。这个动作不是从弦上开始的,而是从空中开始的。这些练习培养的是起奏的感觉,把弓子放在弦上并迅速运弓的本领和空中掌握弓子的本领都十分重要,这使手臂放松,使动作自如。初学者可能会发现,虽然已经准确地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了,然而奏出的效果非常生硬。这没关系,因为即使有人为你亲自做示范,你也未必能立即奏得很好,需要刻苦的练习。练习这种方法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便是许多方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