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非音乐专业 钢琴集体课 审美情感 素质教育 教学评价
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兼教育家亨利·涅高兹说:“学习音乐和音乐常识——在这方面钢琴如果不是唯一手段的话,也是最好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一般的文化事业,对一个有修养的人来说,学音乐如同学习语言、社会科学、数学、历史、自然科学等一样,也是必要的。”美妙的钢琴艺术,总能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音乐意境,折服万千的欣赏者,并使之在潜移默化间达到心旷神怡之美感。而钢琴教学过程则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一种手段。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钢琴教育的社会价值,笔者在非音乐班进行了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尝试,对如何使钢琴的学习成为大学生们体验审美情感、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培育自信心理、学会与人和谐共处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培养途径和桥梁,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整体素质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以审美体验为目的,培养学生情感素质
非音乐班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钢琴学习增添一条音乐审美的途径,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情感体验,为学生参与艺术审美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增强审美情感。正如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说:“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其教育教学价值在于给学生带来内心的领悟和快乐,通过钢琴训练使学生达到练脑、练心的目的,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这些走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们,虽说错过了接受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有的从小到大很少上过音乐课,有的则连真钢琴都没见过,即使接受过音乐教育,由于音乐启蒙教师的素质问题,也造成了不少的缺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与渴慕,对钢琴的崇敬与向往,儿时的“钢琴梦”使许多同学萦怀至今。经过高考的洗礼,不少同学是带着沮丧和失落感,来到笔者学校,恰恰是悦耳的钢琴声又重新点燃了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每每路过琴房,他们总是流连忘返,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之中。喜欢钢琴,喜欢听人弹琴,没料到自己也将要学习钢琴,他们用一个“爽”字诠释了内心的一切。这也许正是由于钢琴的魅力所在吧。
(一)优化教学方式,推进主体性教学
音乐是当之无愧的“最情感的艺术”。 音乐具有情感的特性是由音乐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要使音乐的情感特性成为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还必须有审美主体的积极参与,也就是说必须经过音乐审美的过程,才能把音乐的情感转化为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美的情感体验放在钢琴教学的首位,一切以发展学生音乐思维、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为目的,切不能重技轻艺,扼杀了学生的钢琴之梦。优化教学方式,推进主体性教学,使学生在初学过程中愿学、乐学。首先,教师应以形象易懂的语言,来讲授钢琴技法,通过各种游戏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集体拍球游戏,让学生们体会那轻巧、短促而富有弹性的跳音奏法,以五指走路来形容优美的乐句奏法——连奏。在集体的钢琴课上,采用音乐接龙——一人弹奏一句(或者两小节)的方式,共享集体弹奏一曲的快乐。其次,通过集体大声歌唱乐谱,使学生既解决了识谱问题,又能初步感受音乐的意境与情感,感受到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然后,教师以生动而富有表情的范奏,让学生能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音响美、感觉美的情感认同,并以此唤醒他们的艺术感觉。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奏,学生不仅能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并且明了自己在弹奏技巧方面的努力方向,切实提高自己对钢琴、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将技巧教学融于美的音乐体验之中,使学生不至于被高深的钢琴技巧所吓倒,而是被美妙的音乐所感染,激起强烈的弹奏欲望。
(二)扩展教学视野,发展学科综合效应
音乐与文学在情感的表现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钢琴教学中,结合文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将音乐与文学融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文学审美体验迁移到音乐审美体验中,从而达到对音乐的感悟。比如,当教学生弹奏舒缓清越的《送别》时,在引领学生感受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意境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文科专业的知识储备,展开关于送别题材的生发与联想,通过弹奏,有学生说仿佛看到“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别友人的情景,感受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弹奏兴趣。王磊同学在学习了古诗《春江花月夜》后,立刻跑到琴房去弹奏这首古曲。她感受到:“悠扬而柔和的琴声从手指间流泻出来,回忆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诗句,仿佛坐在了一条小船上,飘荡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柔美的月光像一张轻盈透明的大网,网住了整个水面,也网住了我,好似躺在妈妈的怀里渐入梦乡的感觉。”通过钢琴音乐与文学的融合,真正使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听、赏优美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是启发学生领悟其深刻内涵,丰富学生想象,加深情感体验,了解音乐大师的情感人格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欣赏和写“听后感”,再加上钢琴练习,使同学们读懂了莫扎特的清新典雅、贝多芬的昂扬激愤、舒伯特的浪漫抒情……何蓓蓓同学写道:“感谢钢琴让音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时而富丽堂皇,时而震撼人心,仿佛看见了伟大的奇景;时而像与友人谈心,思念亲人,轻轻摇曳我的心。聆听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音乐——真美。”
二、以学生为本,突出自编教材的创新性
在非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学中,使用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钢琴教材,是实施情感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根据大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和学业重、时间紧的实情,不可能在演奏技巧上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自编了以提高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能力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材,在自编教材中,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有艺术感染力的乐曲,将一个个训练课题融入到一首首活泼、优美、清新可爱的小曲之中,乐曲中形象的小标题为学生理解作品提供了依据。在教材安排上,遵循了钢琴学习中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优美小品和中外名曲主题、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大多内容都是学生耳熟能详、极富表现力的乐曲。在教材内容上设置了通俗钢琴曲、爵士钢琴曲、流行音乐弹奏等课题,充分体现了钢琴的趣味性、流行化、现代化,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弹奏兴趣。同时我们还安排了合奏(四手联弹)练习,使学生学会合作,体验到一种默契的合作美,通过合奏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素质与能力。
为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我们还选编了一些经过改编的同时又能被大学生们所弹奏的世界名曲,如巴达尔切斯卡的《少女的祈祷》,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选曲《饮酒歌》,圣桑优雅动人的《大鹅》……通过对各种不同题材、体裁及风格的作品情绪的把握,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