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完善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1)-音乐
来源:  作者:唐小波  点击:次  时间:2002-04-29 00:00于哲学网发表

   1.指定一至两首具有完整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要求学生从整体曲式类型与相应的段落划分、主题材料的特征及其发展、和声序进以及调性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某一曲式类型的结构特征,引导他们从何种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2.给一个主题动机,用某一曲式结构类型创作一首音乐作品,其体裁可以是教师指定或随意。这种作业或测验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它可以进一步使学生深入地、有切身体会地了解某一曲式类型的结构特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音乐创作的能力。
  笔者使用单元测试这一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受中学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笔者之所以坚持用之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而是因为这种在教师的督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进行的单元测试,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来集中地、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按要求完整地写作“分析报告”的机会。
  
  三、灵活运用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指在课程或者学期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它主要通过期末学习测验和考试结果进行评定。其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做出较为全面的总结。
  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在进行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总结性评价时,其考试的方式通常是给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或套曲作品中的一至两个乐章),要求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对所要分析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各部分句法特点、主题材料及和声调性(有时要求扩展到音乐表现要求的其他方面,如音区、织体与低音进行或演奏法)等方面进行描述,必要时也可能涉及到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或艺术形象等方面的内容。这种“模式”就像写一份“分析报告”,它的特点是在限定的时间 (通常为2至3小时) 内,测试学生对分析对象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组织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已是一篇具有“完整的科研意义”的学术论文。
  但是,这种“模式”在具备积极意义的同时,对非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也就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对篇幅不小的乐谱中众多的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又要对其结果的正误进行考虑,还要把分析结果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果不是一个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和经验颇丰的学生,要想答好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对非作曲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前的水平表现为参差不齐,学习时的积极性和态度又各有差异;再者,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文笔”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时候,学生在分析作品中,能准确无误地分析与判断出所有的知识测试点,但在文字语言的组织上却是零乱的;或者其文笔流畅、文采斐然,但所述内容却很少与考试要求直接相关;或者其整体曲式结构判断错误,但其内部句法特点、和声与调性分析均准确无误,并且文笔也不错等。面对这些常见的现象,阅卷人应如何准确地给分?能否准确地给分?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总结性评价时,其题目在保留这种“模式”的前提下,应该做灵活处理。
  借鉴普通文科基础性综合考试试题样式,围绕着既定的分析对象,将曲式与作品分析的终结性评价时的试题设计为:(1)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将要测试的知识点分解开、具体化。单一的知识点采用单项选择题型,较复杂与综合知识点采用多项选择题型。这样既可以使答题人在考试中集中精神认真思考,逐题解答,避免把观察、分析、理解和判断的时间耗费在连篇累牍的文字书写上,也可以避免“一处失误,全盘皆输”的现象。同时,评分也就显得公平、准确。(2)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这是吸取“调查报告式”题型的优点,测验学生进行篇幅不长的文字表达的能力。例如:分析钢琴作品肖邦《夜曲》Op.48 No.1(每种题型均举一例)。
  (一)单项选择题(其中仅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呈示部分的调性布局应是()。
  A.c─bE─c─bD─c─bE─c
  B.c─bE─g─bD─c─bE
  C.c─bE─g─bD─c─bE─c
  D.c─g─bD─c─bE─c
  (二) 多项选择题(其中不止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从第1小节到第8小节为()。
  A.平行关系的两个乐句的乐段
  B.转调乐段
  C.开放性结构
  D.收拢性结构
  (三) 简答题
  1.请说明中部的主题材料、和声调性和结构特点与前后两部分的联系及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得少于300字)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诊断性评价有利于教师初步了解新的教学对象,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教师在对教学对象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教与学的即时信息,同时使教学对象得到基础的训练;通过形成性评价基础的训练作用,可以给总结性评价创造“水涨船高”的条件,即根据基础训练的结果,提高总结性评论的要求。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中,用这个教学评价体系来完善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无论是对教学者,还是教学对象都是受益的,更是合理的。尤其是积极有效地运用形成性评价,能使学生可以得到由小至大、由浅至深、由易至难的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基础性的训练过程,它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总结性评价的实施,同时对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著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田慧生、李如密著 《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彭志敏 《关于改革〈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型的建议》,《黄钟》,1997年第3期第5—8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