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代文献专业的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上,对外语的依赖性很小。但是,为何考研时,达不到外语的最低分数线,就读不了古代汉语古代文献专业?“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向记者透露他对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疑惑。 当前,中国高校招收研究生首先要过的便是初试关,其中包括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门课程的考试。除外部分重点高校外,教育部统一划定了外语、政治、专业课的最低录取线。如果有一门分数跨不过这道“坎”,就会被淘汰,无法进入面试阶段。 赵林中通过调研了解到,多年来,考研生普遍反映外语偏难。事实表明,每年都会有很多专业课成绩突出的考生因外语考试没过线,而被挡在研究生的门外。调查也发现,历年考研落榜生,外语没过线的占大多数,而专业课没过线的则寥寥无几。以至于学生间流传着“考研就是考外语”的说法。 “外语只是一门语言、一种技能,研究生教育是高等专业教育,学生出成果主要是在专业上取得突破。尽管外语很重要,但主要依靠外语成绩来淘汰显得不合理。”赵林中认为外语对研究生的“一票否决”有违选拔优秀专业人才的初衷,他也将这一思考列入建议中,准备向全国人大提交。 今年,教育部还将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将增加五万个招生名额。在政策带动以及当前就业难的压力下,势必会成为应届大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赶着考研。 如何确保每年几十万名大学生能够真正招到有学术素质、思维能力的人,为国家输送大量优秀人材和智力资源。赵林中建议,对现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降低公共课难度,外语考试不设单科复试线,提升专业课的难度。”赵林中表示,研究生之研究是指其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专业课考试与考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直接相关,因此,专业课考试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应占据主要地位。同时,考虑设置政治外语总分数线,只要政治和外总分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参加复试。 对于外语和政治没过线,而专业课成绩和平时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创新能力强的考生。赵林中建议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破格复试制度,由招生单位自主决定,允许其破格参加复试。 “任何考试,哪怕其题目出得再好,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摸索出应试技巧。在录取学生时应参考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工作业绩等。”赵林中还认为,也可以引进国外高校的“推荐制”,考生由两名专家(比如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推荐,对被推荐者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科研潜质、特长等作出评定。 “改革研究生招考制度,目的是使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更合理、客观、更科学,有利于选拔高水平人才,更有利于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赵林中最后道出了向全国人代会提建议的最终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