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两年来少数人在网络上和其他场合提出“恢复繁体字”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在近日举办的第五次国学研究论坛上首次作出了回应。专家表示,目前社会上“复繁”和“进一步简化”两种思潮的主张都有一些偏颇,因而是不可取的。进一步实现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才是当务之急。目前有关方面已开展工作,将要对汉字的规范进行新的调整。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认为,尽管简化字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失误,但是,它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文化传承和现代文化记载的工具,必须保持稳定。改革开放以后,到20—21世纪之交,汉字再一次经受了时代的考验。面对来势迅猛的信息革命,解决汉字进入计算机中的各种问题,也即进一步实现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才是当务之急。目前有关方面已开展工作,将要对汉字的规范进行新的调整。就“内地使用简化字不利于两岸文化交流”的说法,王宁指出,两岸的简繁用字差异,完全可以通过国际编码、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等方式予以解决。“与台湾将来要做的,是坐下来考虑简繁字‘优选’的问题,绝非完全舍此即彼。”另据她透露,台湾现已公布200多个简化字,“连‘台’字,使用的都几乎是简化字”。而联合国把简化字作为规范用字,已成国际规律。“目前,国际编码字符集中已经有了76000多个汉字,全是简化字。”王宁认为,为更好传承繁体字中的文化信息,可提倡“识繁用简”,即“认繁体字,书写现代文本时用简化字”。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认为,无论从字体还是字形结构来看,简化是汉字演变的主要倾向。任何一种文字符号系统,都要取得简易度与区别度的最佳协调。他对简化字存在的若干不足之处进行了评析,认为简化字在简易度和区别度的协调方面总体上来说还是做得比较好的。简化字推行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准,成效巨大;而且泽及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在也为许多国际友人所研习。对于简化汉字的未来,目前社会上存在“复繁”和“进一步简化”两种思潮;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两岸四地来往交流的现状以及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两种思潮的主张都有一些偏颇,因而是不可取的。就网络用语问题,董琨表示,不必急于对网络用语言“规范”。“语言工作者不做‘警察’。对网络用语一味指责,不是宽容的态度。”董琨说,语言是要发展的,语言的革新、个性化,正是汉语健康发展的动力。 另据王宁透露,新的《规范汉字表》即将发布,“全是简体字”;将在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基础上,对汉字规范进行修订和扩充。“类推将要严格限制。异体字将要采用认同的概念,不采用取消的概念,不恰当的也可以恢复一批。通用字以外的字形将不再随便改动,保持历史通用原形,便于历史传承。姓氏、地名、科技缺字问题要补充,其中本来列入异体字的惯用字也要恢复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