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专家:别让节日只剩假日 对传统文化要敬畏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4-0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作为“我们的节日——中国开封2009清明文化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开封2009清明文化节名家论坛44日下午在开封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扬,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教授,中国民协副主席夏挽群,宋史学者、民俗专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刘坤太教授,在论坛上由清明文化延伸到中国传统节日,各抒己见。夏挽群借用著名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称赞论坛清明时节“语”纷纷。此次活动由文化名人司马南先生主持。

     

    清明文化是寻根和感恩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以祭祖、踏青为主要内容的清明节为什么选择在清明而不是其他的日子?

     

      刘坤太教授说,清明是中国农历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原地区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寒食节是文化节日,是为纪念介之推(也称介子推)的,主要内容是扫墓祭祖,这个节日不动烟火,吃寒食,故名。上巳节也是很古老的节日,主要内容是开窗通气、在野外洗濯,有人称之为“中国的泼水节”。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上巳节的日子接近,而且日子经常重叠,逐渐合在一起了。唐宋时还有清明和寒食之分,明清时就只有清明节了。

     

      谈起清明文化,司马南认为,清明文化的意义首先是寻根。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节日。清明的文化是往后看的,它让我们思考我们是谁、我们究竟从哪里来的问题。清明文化还是一种感恩文化。没有历史上那些先贤,没有祖宗,也就没有我们。清明节缅怀先贤,其实也是对他们的感恩。感谢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正是他们留下的这些文化,让我们有了自己的根本。

     

    清明节有传统内容也有新内容

     

      清明节有着传统的内容,也有不断变化的新形式、新内容。作为个人而言,清明节的祭拜活动也各具特色。

     

      夏挽群说,如果不是要参加清明文化节,他要在这一天把母亲的骨灰葬到陵园去“入土为安”。中国人说“百善孝为先”,但是现在很多表示孝的形式都没有了,清明节扫墓就是表示“孝”的一种形式。

     

      蔡继明说,清明节不仅要想起过世的父母,而且还应该想到其他的先辈。他是河大的学生,每次到河大都要买鲜花到导师的雕像前祭奠,这次来恰逢清明节,论坛过后还要去。

     

      刘坤太说,我们虽然是无神论者,不相信灵魂,但我们在怀念亲人的时候,还是要烧几张纸、敬几炷香。孔子曾经曰过:“祭,如在。”

     

      司马南说,现在清明祭祀的方式很多,他就选择了网上祭祀。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它植入人们的心灵,产生记忆。因此,一些形式感强的活动也是必需的,在他看来,形式中有内容,而且有时候,形式本身就是内容。

     

    别让节日只剩假日

     

      蔡继明是清明等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推动者。他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之外都是不放假的,假日多集中在五一、十一等一些政治性节日。改革开放后,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每周的休息日由单休变成了双休,后来还出现了三个“黄金周”。2008年以后,增加了传统节日假,逐步树立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的节日观。

     

      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恢复五一黄金周等问题,蔡继明教授认为,从经济的角度上说,五一黄金周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五一黄金周只是给商家带来黄金,给消费者带来的更多是抱怨。清明、中秋等小长假,最大的亮点就是弘扬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与一个民族传统的传承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没有了这些传统节日,也许我们民族的文化早就消亡了。这些传统节日的关键点是“节”,是有内容的,而不是单纯休息的假日。

     

      蔡教授表示,如果以后有可能增加假期,还是应将它们分散到其他传统节日里,比如重阳节等。

     

      传统节日放假了,就有一个怎么过的问题。罗扬说,如果只是在清明节放假去买买菜,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要让我们的节日仅仅剩下假日。

     

    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

     

      夏挽群认为,清明文化是一种民俗文化,它与文人文化个性化创作不同,是中国人民在生活中的集体创造,它反映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折射出中国人的信仰、审美与道德。

     

      夏挽群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被誉为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他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每一次“运动”基本上都以“颠覆传统”为基本目标。大家都相信在文化上也要不破不立,立在其中。以为拆掉一座旧房子立马就会出现想象中的新房子。但是,回头望去,旧房子拆掉了,新房子也没有出现,剩下的只有废墟。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沙尘暴”又扑面而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两方面的挤压。

     

      现在很多人都在用曾经颠覆过传统文化的手重建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整体诉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中国民协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就是要让我们、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多地关注那些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节日。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