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经过紧张的公开展示和汇报,20位评委从初评入围的25项发掘中,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2008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们是: 1、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2、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 3、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 4、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 5、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 6、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 7、江苏无锡阖闾城遗址 8、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 9、河南新郑胡庄墓地 10、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 今年是考古工作成果的又一个丰收年。入围十大发现终评活动的25个项目,有的是配合文物保护工程开展的考古工作,有的是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等基建活动进行的考古发掘,有的是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开展的调查发掘,有的是多年考古课题研究的新突破,有的抢救了濒临破坏的古遗址或古墓葬。这些项目集中代表了2008年我国考古工作的杰出成就,在重要性和学术性上都很突出。这使得最后的评选竞争激烈、难度加大。 参加终评的20位评委,既有从事文物考古工作50年以上的资深专家,也有长年奋战在田野考古第一线的中青年学者。他们秉承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本着为考古学学科发展负责,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负责的态度,对25个项目进行认真的评定。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9届。自今年起,十大发现评选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协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为进一步加强对评选活动的规范管理,国家文物局组织制订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章程》。根据章程,正确引导社会大众对文物和考古信息的需求,使其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是举办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国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长在开幕式的发言中谈到,十大发现评选活动19年来走过的历程,也是中国考古一步步走进社会,面向大众,供更多的人认知、欣赏的过程。如何处理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一直是考古学界研究的课题和目标之一。 童明康说,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早在1950年前后就提出了考古学如何面向人民群众的思考,他写《人民的考古学》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到了80年代中期苏先生提出中国考古学大众化的问题,期望在新的世纪,考古学家能在努力吸引更多的青年投身考古事业之外,还能深入浅出地向公众介绍考古学的原理和成就。苏秉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总结了他毕生研究所得,他自称为那是“一本我的大众化的著作,把我一生的所知、所得,简洁地说出来”,考古学界认为这是“使中国考古学扎根于广大公众之中而做出的一次最重要的努力”。 近年来,各地考古文博单位在考古工作面向大众方面也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08年,杭州历史博物馆将南宋御街遗址考古现场作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为广大青少年安排专题展示讲解。今年年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山西博物院及一些媒体举办了“走进考古、步入宋金——2008年山西新发现新闻发布会暨公益讲座”,并组织部分听众到考古工地实地参观考察,群众反映热烈,活动获得很大成功。 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在“512”地震后率先恢复工地,而且开放了一部分未发掘工地吸纳百姓,提高了考古工地的知名度和开放率,受到了成都市政府以及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 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本届评选活动在初评阶段扩大了投票范围。同时,初评活动在中国文物信息网上尝试进行了网络投票,作为参考。终评阶段的评委中,首次从主流媒体中选出1人担任媒体评委,使评委的构成更加多元化。此外,本年度评选活动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30余家主流媒体的全程关注。 童明康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规范管理,加强协调,突出评选活动的学术性和导向性,积极促成考古成果向社会转化,使其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推广。通过这样的评选活动,能够引发更多的关注和思考,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