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现在常买文学名著的人只占33.8% 80.2%的人认为功利化阅读盛行是形势所迫 公众阅读人文大师著作的现状如何?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466人参与),60.2%的人通常购买专业学习用书,47.7%的人通常购买科普、生活类书籍,经常购买文学名著的人只占33.8%。 刚工作的年轻人功利化阅读最明显 “我当然喜欢读一些经典散文和小说了。那些书很有时代特色,虽然文字朴实,但思想性很强,读起来还是很有感触。但哪有时间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学生小丁坦言,自己很少看巴金、茅盾、老舍等文学大师的书,“课程那么多,现在专业书都看不过来。” “我买的都是教材和考试辅导书等对自己有直接用处的书,现在的人读书都很功利。”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小王说。 调查显示,21.1%的人坦言自己读书已经“功利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蒋原伦说,阅读可以分成三种,即工具性阅读、为满足求知欲的阅读和为满足情感需求的阅读。“功利化阅读就是把书当做一种工具来读。现在很多人觉得工具书成了一种生活必需品。”蒋教授说。 调查中,有59.2%的人对功利化阅读超过人文阅读表示担心,24.7%的人未置可否。 “能静下心来体会阅读乐趣的人太少了。”北京某高校外文学院大一学生小刘认为,读书太功利对提高个人素质和思想境界没有太多好处,人们应该静下心来阅读有营养,能启迪人的图书。 但北京某网络公司广告宣传员唐月对此有不同看法:“功利化阅读对提升自己也有用啊,也有利于社会竞争。再说了,阅读是个人的事情。” 对于现在很多人读书功利化的原因,80.2%的人认为是因为就业、工作压力大,形势所迫;42.0%的人认为这说明现代人太急功近利;39.2%的人认为原因在于社会对考试的关注度过高。 哪些人功利化阅读最明显?调查中54.4%的人选择“刚工作的年轻人”,46.8%的人认为是学生,还有28.5%的人选择“有较长工作经历的人”。 刚刚博士毕业,担任武汉某大型国企部门主任的小陈认为,一定的功利化阅读是现实的需要,只要以功利为起点,以成长为终点就可以了。“读书时要想着自己三五年后的需要。” 蒋原伦指出,功利化阅读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竞争越激烈,社会对个人的专业化要求越高,功利化阅读的情况就会越严重。“很多人把阅读看做一种可选择的个人行为,但在社会大环境的压迫下,阅读的个人选择余地其实非常小。比如高考就需要有功利化阅读,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就算读过再多文学大师的书,也会让人发愁。” 我好久没有看“书”了 “我好久没有看‘书’了,但如果把网上阅读算进去的话,我还真看了不少。”刚大学毕业的小崔说,“网上有那么多免费书,想读什么读什么,很方便。” 网络的普及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4月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比例是34.7∶36.5,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 此次调查也显示,50.7%的人认为网络阅读越来越盛行,借助于网络阅读的人比以前多了。 硕士毕业一年,现在武汉某大型国企从事宣传工作的柯根松则表示,他现在明显在网上读的书会多一些,因为天天面对着电脑工作,网上阅读更方便。 画家陈丹青在电视节目中谈到网络阅读时也坦言,他通常都在电脑上进行阅读,虽然很不习惯在屏幕上一点点拉着滚动条阅读,但大量的讯息,而且是最有意思的讯息都在网上,只能适应现在的形势。 有专家批评网络阅读只是浅阅读,无法获得纸张阅读一样的感受。对此,66.0%的人表示认同。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认为,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阅读都是一种“浅阅读”。“如果大家都只上网看信息,不去深层次地思考,那多可怕啊!”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认为,“浅阅读”不仅存在于网络阅读之中,传统阅读也有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流行文化的发达,人们心态比较浮躁,难以沉下心来认真地读书,另一方面,业余出版物自身的浅化也与此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