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弘扬传统文化 复兴中华文明——民间团体传统文化座谈会侧记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4-2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2009410上午,由东方文化馆、天地生人论坛、中华军魂系列活动组委会、传统文化论坛等民间团体联合发起的传统文化座谈会在北京东三环团结湖北路幽品茶馆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民间团体如何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与会者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主编、教授,有的从事过多年自然科学或尖端科技研究,有的长期工作在文学、美学、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背景走向国学,走向振兴中华传统文化。

     

    会议由中华军魂系列活动组委会副秘书长孙惠军发起并主持,为了启发讨论,他首先提出了几个参考议题:弘扬传统国学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如何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如何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构建新的、民族的科学体系(大国学或自然国学);如何融东、西方文明于一炉,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东方文化馆馆长、北大中文系段宝林教授首先发言,他不仅系统介绍了东方文化馆成立十年的历史、宗旨、成员、进展等概况,而且着重介绍了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发展,他指出:龙文化、和合文化、民俗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不是封建糟粕,值得进一步挖掘、发扬光大。自美国留学归来的东方文化馆曾念副馆长发言指出:在国外多年亲身体会到中华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孔子学院纷纷成立,人们趋之若鹜,学习汉语蔚然成风,国外学界普遍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他还传达了季羡林先生的嘱咐:要重视弘扬传统文化。

     

    天地生人论坛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宋正海研究员在发言中系统介绍了论坛创建19年来,坚持举办论坛、学术讲座(近800期);坚持出《快讯》、《简报》、编辑论文集、学术丛书等情况,还创办天地生人讲座网(www.tdsrjz.org)和天地生人论坛网(www.tdsr.cn)。他说明了举办天地生人论坛的各项宗旨,强调坚持论坛的学术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等基本原则,指出坚持开放公开、自由参加、平等讨论等原则对活跃思想,繁荣学术,发展民间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论坛轮值主席、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孙式立教授发言指出,世界面临着环境、能源、粮食,道德等一系列危机,人类在告急。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明的世纪,历史选择了中国。我们必须高瞻远瞩,站在宇宙整体论的高度,解决和回答好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和问题。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资深编审、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孙关龙高屋建瓴地提出必须坚持的三个结合、三项工作及今后的三项任务。三个结合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传统科学与现代科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三项已完成或正进行的工作是:论文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图说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均已完成)以及《自然国学》小丛书100本(着手进行)。三项任务是:构建自然国学的科学体系、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宝库、开发创新科学思维。他同时向大家告知,以新的思维和分类原则编辑的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即将出版发行,5月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他的发言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座谈会上思想活跃,发言踊跃。北京画院的画家陈亚平发表见解:历史上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的朝代如汉、唐、宋、明、清都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当今我们也正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刘芝凤发言建议,把大家这些精彩的思想、观点上媒体,上网络,做宣传,还应进校园,下基层,广泛宣讲。让“弘扬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等思想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中医科学院马晓彤研究员认为,当今人类面临着健康、金融、环境等危机以及各种灾害,我们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观点,展开讨论,合作写成一部书:《走向综合》。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孙振远、国家地震局地质所研究员孙文鹏、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任振球、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张以宽等人均在会上发表了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他们谈到,从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原典时期的朴素整体论和辩证法,经过人类社会发展中期强调分析、解剖方法的还原论,现在又有趋势走向新的综合和整体论,提倡把分析与综合、还原论与整体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恰好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进程。当今世界,文化正在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文明与文化为主体的软实力日显重要,成为支配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肩负时代的使命,顺应历史的潮流,加速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步伐。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座谈会开得有观点、有见解、有深度。类似这样的座谈研讨会今后还应搭建平台,形成机制,继续举行下去,使致力于振兴中华文化的民间团体整合力量、携手合作。让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人文科学工作者结成联盟,为继承、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与世界各民族的文明成果相融和,让我们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国学和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共同努力!

     

    (根据座谈会记录整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