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农村教育质量滑坡,关键在哪?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4-2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农村教育质量严重下滑

     

      在2009年高考报名之际,上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了一年一度的升学考试。近日,来自重庆市招生部门的这条新闻再次引起人们深思。

     

      据介绍,这些来自农村的考生大多是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担心上完大学也很难找到好工作,被迫选择外出打工。有人透露,劝说那些升学无望的考生主动放弃高考,这是不少学校追求升学率的一贯做法。

     

      不论真实情况如何,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却不容争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来临、高考录取率迅速攀升的今天,一方面是知名大学的校园越来越美丽,教学楼、宿舍楼日渐增多,而其中的农村孩子身影却正在日益减少。

     

      前些时,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说:“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见《光明日报》152版)现在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约为50%,重点高校仅为30%。专家学者们研究发现,农村生源大多集中流向了一般院校、高职院校。用一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的话来说,“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

     

      现实无情地告诉我们,农村教育质量在逐年滑坡。除了校舍、设备落后之外,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师缺乏。

     

      2000年左右,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转正或辞退等方式“解决”了200多万名民办教师。但消灭了民办教师这个称谓,却改变不了农村学校缺乏教师的状况,特别是随着国家“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程的逐步落实,“代课教师”大量出现。仅甘肃省代课教师就有3.2万人之多,占到农村小学教师的28.2%。广东、广西代课教师均在5万人以上。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代课教师”达21万人。在少数西部贫困农村中小学校,代课教师甚至仍然担当着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

     

      相对于数量的缺乏,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更为突出。广东省统计,大部分代课教师未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未取得教师资格证和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未受过系统的培训,教学水平相对偏低。中部农业大省的一所农村初中校,孩子们往往上到初二就开始厌学、逃学,失学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记者调查得知,这所学校校舍等均无大碍,妨害孩子们继续求学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素质。该校音乐、美术、计算机老师根本没有,数学老师经常讲得自己都停下来犯糊涂,语文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英语老师则连流利地朗读一遍英文课文都十分困难。所以,一些有希望考大学的孩子纷纷被家长想方设法转到县城或省市一级的学校,不少家长索性让孩子辍学打工,绝大多数孩子只好在这样的学校里稀里糊涂混个毕业了事。

     

    农村为何缺少合格教师

     

      代课教师继续存在、农村缺乏合格教师原因很多,其主因,正如曾任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农村教育中央转移支付落实得还不够。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的主体部分由县级财政承担。而中西部许多地区县级财政财力薄弱,不少地方全年财政收入还没有支付全县教师的工资多。所以,为了减轻县级财政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或者是为了挤占教育经费,尽量不补充新的教师编制或补充极少的教师编制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而弥补教师缺口的办法就是招聘代课教师。据了解,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可以用来支付34名代课人员工资。

     

      即使根据要求选聘教师,选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也很难得到保证。在大学毕业生工作越来越难找的今天,个别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连没有教师任职资格的亲属都敢想方设法安排进学校。2005年,陕西省华县就因为重点中学进人把关不严,导致教师整体素质下降、高考成绩严重滑坡,出现了教育局长被迫辞职的新闻。

     

      另一方面,许多地方或多或少都存在政府机构臃肿、人员超编现象,一些地方政府只好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师编制。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地方只好“有编不补”,继续聘用代课人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有些地方的代课教师问题,就是由当地政府造成的。这些地方在编造公办教师名单的同时,雇佣大量代课教师,他们只拿正式教师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工资,剩余的钱全在政府的暗箱操作之中。中部某省的一个县里,有一次清理行政人员编制,一次性将500多行政人员转为教师,中间只经过两三个月的培训。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近些年来,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集中,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被一级一级地拨向县城、地市、省会甚至北京、上海的重点学校。据了解,北京市不少重点中学近些年都从外地引进了许多特级教师和优秀的高级教师。在深圳市的一万多名代课教师中,一些人是没有深圳户口的优秀教师甚至特级教师,他们的工资才是正式教师的一半,而且还顶着代课教师这个尴尬的身份。中部地区上个世纪80年代一所县城中学曾经誉满全省,如今骨干教师、把关教师几乎没有,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神圣的光环不复存在。

     

    能否解决问题考验执行力

     

      要真正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要补足数量,又要做好培训提高质量。而解决好代课教师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关口。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规范编制管理。2006年,教育部提出要在较短时间内将全国44万余名代课教师彻底予以清退。时至今日,代课教师仍有21万人。

     

      各地对此都十分重视,一些因地制宜的措施纷纷出台,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广东省已列出时间表,从2008年起,珠三角地区用1年时间、经济欠发达地区用两年时间,通过招录、培训、转岗、辞退等方式,积极稳妥地解决代课教师问题;20088月,重庆市从在岗的一万多名代课老师中通过考试招聘录取了8000名为公办教师,其中小学教师7000名,初中教师1000名,此次招聘后不再允许各区县再招新的代课老师;在代课教师数量达到3万的云南省,对代课教师的去留问题采取了按不同年龄分别对待的方式,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由当地教育局想办法安置,年龄在二十多岁的基本全部清退,而中间3050岁的人则鼓励他们通过培训和考试转为公办教师。

     

      在清退的同时,对于最为贫困的农村地区,教育部从2006年开始推行“特岗教师”方案,以期填补农村的教师缺口。此项政策主要针对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5%人口覆盖地区,“特岗教师”聘期内工资由中央财政支出,教师的平均年薪可达到1.5万元。据了解,大多数特岗教师比较安心目前的工作,成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新生力量。

     

    解决根本问题还要看政策

     

      不管采取了什么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问题,还得从政策层面入手。

     

      2009年,政府部门连出重拳,显示了彻底解决这一痼疾的决心。

     

      312,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具体措施,要求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凡被挤占、挪用和截留的编制应立即清理,优先调整到急需编制的学校用于新教师的补充;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人员。

     

      320,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编办联合发出通知,决定扩大实施国家“特岗计划”。教师基数大、缺额较多的省份,每年设岗不少于1万个,争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达到20万个。今年中央“特岗计划”将扩大规模,不少于5万个。“特岗计划”采取省级统筹、公开招聘的办法吸收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严格了用人标准和程序,对于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325,教育部就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全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教育部表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国家或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当前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仍紧缺,教育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该《通知》还提出要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重视英语、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这对于广大农村学校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为广大农村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

     

      现在,他们又一次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历史重任担负在肩,一次新的征程已经在他们脚下展开。

     

     

     

      三月七日,广东省二○○九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供需见面会在广州举行,两名高校毕业生在招聘会现场了解各地市的招聘情况。广东省十四个欠发达地市共提供一万六千个教师岗位,其中乡镇及乡镇以下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约一万三千个。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