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朱成山:如何发现《拉贝日记》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4-2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414,中德合拍影片《拉贝日记》新闻发布会在南京拉贝故居隆重举行,拉贝雕像前摆满该片中方演职人员敬献的鲜花。

     

      4月底,中德合拍影片《拉贝日记》将在国内各大影院陆续上映,值此之际,10多年前“拉贝日记”的发现以及所引起海内外震撼的往事,又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眼前。

     

      1996109,一个标有“拉贝关于南京战争资料”的邮包,从德国柏林寄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件人是作为馆长的我。我当时心生纳闷,甚至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原因是约翰·拉贝这个名字虽然在纪念馆征集、收藏和展出的资料中多次出现,但19385月,拉贝在德国作南京大屠杀演讲时曾受到纳粹党的迫害,后以身份不便为由,婉言谢绝参加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此后下落不明。他是否留下文字或照片等资料,一直是个谜。

     

      这份寻找了58年,能为南京大屠杀历史提供有力佐证的珍贵史料,又是如何从德国直寄本馆的呢?

     

      原来,19958月,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为南京大屠杀一书专程来本馆采访,我曾委托她代为征集当年留在南京的美国、英国、德国等外籍证人的资料,其中就有拉贝先生。1996年,张纯如通过德国教师协会网络,查访到曾在柏林某中学担任过英语教师的拉贝的外孙女赖茵哈特夫人,才知道拉贝已于1950年在柏林去世,但幸运的是,“拉贝日记”则完好无损地保留在其子女手中。经张纯如劝说,赖茵哈特夫人亲自将87页的“拉贝致希特勒的报告书”复印件寄给了我。

     

      19961212,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邀请赖茵哈特夫人访美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了拉贝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日记,引起世界关注。人民日报等媒体迅速报道了这则消息。我应约写了《约翰·拉贝其人其事》、《日军屠城铁证》、《珍贵的历史证词》等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拉贝及“拉贝日记”,一下子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

     

      拉贝于1908年来中国,19384月回柏林。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任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由于德国人的特殊身份,他被推举为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主持3.86平方公里安全区保护工作,最多时保护着25万中国难民。当时,拉贝每天不分昼夜,奔走在日军暴行发生地点,阻止日军施暴,还每天将日军暴行写出详细报告,同日本大使馆交涉并提出抗议,同时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500多件惨案,详尽记录了日军攻陷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作为日本盟国的德国公民所写下的日记,其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在德国发现拉贝亲属和日记,南京人民开始了一系列铭记拉贝的活动。

     

      199715,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的帮助下,本馆正式接受了拉贝亲属捐赠的“拉贝墓碑”。同年4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和江苏人民出版社派人专程去柏林,联系购买“拉贝日记”中文版权,随后在南京编印出版《拉贝日记》,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前所未有的共鸣和好评,而德文、英文和日文版的《拉贝日记》相继出版,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同年9月,我们举办了“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专门邀请赖茵哈特夫人和她的丈夫来南京参加。赖茵哈特夫人亲手将“拉贝日记”全套复制件,以及80张当年美国人约翰·马吉和德国人克鲁茨现场拍摄、由拉贝亲笔注明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交给了我。我陪同赖茵哈特夫妇参观了拉贝在南京的故居,她一眼就认出来,并回忆说1937年她6岁,曾趴在楼上的小窗户看南京的城墙,只因日军侵华战争开始,她和外祖母多拉才离开了南京,她也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我们一起前往西门子公司南京分部,为拉贝先生的铜像揭幕。这是拉贝亲属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对此次中国之行,他们十分激动,认为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拉贝。

     

      1998126,我去德国访问,赖茵哈特夫妇冒着大雪到柏林机场迎接,然后带我们直奔拉贝墓地。在那里,我们恭恭敬敬地向拉贝先生鞠躬献花。在赖茵哈特家里,我们接受了她捐赠的3只木箱,据说这是拉贝当年从南京装行李用的,“拉贝日记”就是存放在这些木箱里带回德国的。

     

      此后,拉贝的亲属与南京之间仿佛架起一座桥梁,他们多次访问南京,纪念馆与拉贝亲属也经常通信。现在,3只木箱以及拉贝先生当年在南京使用的信笺、雪茄烟铜套、难民赠给拉贝的条幅等文物,在本馆史料陈列厅对公众展出,每年有500万以上的观众从写有“可以宽恕,但不可忘记”这一精辟话语的展板前走过,“拉贝日记”精选的片段也制作成中英日三种语言的展板,呈现人们面前。2006121,拉贝故居重新修缮,辟为拉贝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南京还准备资助拉贝亲属,在拉贝故土德国汉堡修建一座拉贝纪念馆,让拉贝精神长存世间。

     

      20058月,我曾应邀在德国电视二台北京办事处接受了关于“拉贝日记”的采访。当时,德国北德意志电视台正在播放他们根据“拉贝日记”制作的纪录片《南京1937》。采访间隙,他们告诉我,德国电视二台计划拍摄一部这一题材的电影,并告诉我拍摄进程会持续35年。5年过去了,这部影片终于面世。我坚信,这部由中、德、美、英、日等国演员合作参与精心拍摄的历史巨片,一定会让更多的人认识拉贝,了解拉贝,铭记拉贝!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