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中德合拍影片《拉贝日记》将在国内各大影院陆续上映,值此之际,10多年前“拉贝日记”的发现以及所引起海内外震撼的往事,又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眼前。 这份寻找了58年,能为南京大屠杀历史提供有力佐证的珍贵史料,又是如何从德国直寄本馆的呢? 原来,1995年8月,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为南京大屠杀一书专程来本馆采访,我曾委托她代为征集当年留在南京的美国、英国、德国等外籍证人的资料,其中就有拉贝先生。1996年,张纯如通过德国教师协会网络,查访到曾在柏林某中学担任过英语教师的拉贝的外孙女赖茵哈特夫人,才知道拉贝已于1950年在柏林去世,但幸运的是,“拉贝日记”则完好无损地保留在其子女手中。经张纯如劝说,赖茵哈特夫人亲自将87页的“拉贝致希特勒的报告书”复印件寄给了我。 拉贝于1908年来中国,1938年4月回柏林。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任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由于德国人的特殊身份,他被推举为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主持3.86平方公里安全区保护工作,最多时保护着25万中国难民。当时,拉贝每天不分昼夜,奔走在日军暴行发生地点,阻止日军施暴,还每天将日军暴行写出详细报告,同日本大使馆交涉并提出抗议,同时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500多件惨案,详尽记录了日军攻陷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作为日本盟国的德国公民所写下的日记,其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在德国发现拉贝亲属和日记,南京人民开始了一系列铭记拉贝的活动。 同年9月,我们举办了“拉贝先生文献资料展”,专门邀请赖茵哈特夫人和她的丈夫来南京参加。赖茵哈特夫人亲手将“拉贝日记”全套复制件,以及80张当年美国人约翰·马吉和德国人克鲁茨现场拍摄、由拉贝亲笔注明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交给了我。我陪同赖茵哈特夫妇参观了拉贝在南京的故居,她一眼就认出来,并回忆说1937年她6岁,曾趴在楼上的小窗户看南京的城墙,只因日军侵华战争开始,她和外祖母多拉才离开了南京,她也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我们一起前往西门子公司南京分部,为拉贝先生的铜像揭幕。这是拉贝亲属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对此次中国之行,他们十分激动,认为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拉贝。 此后,拉贝的亲属与南京之间仿佛架起一座桥梁,他们多次访问南京,纪念馆与拉贝亲属也经常通信。现在,3只木箱以及拉贝先生当年在南京使用的信笺、雪茄烟铜套、难民赠给拉贝的条幅等文物,在本馆史料陈列厅对公众展出,每年有500万以上的观众从写有“可以宽恕,但不可忘记”这一精辟话语的展板前走过,“拉贝日记”精选的片段也制作成中英日三种语言的展板,呈现人们面前。 2005年8月,我曾应邀在德国电视二台北京办事处接受了关于“拉贝日记”的采访。当时,德国北德意志电视台正在播放他们根据“拉贝日记”制作的纪录片《南京1937》。采访间隙,他们告诉我,德国电视二台计划拍摄一部这一题材的电影,并告诉我拍摄进程会持续3至5年。5年过去了,这部影片终于面世。我坚信,这部由中、德、美、英、日等国演员合作参与精心拍摄的历史巨片,一定会让更多的人认识拉贝,了解拉贝,铭记拉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