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专家:新闻联播也会读错字 “三只小猪”怎是成语?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7-0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新编成语大词典》为误用成语“正名”

     

    空穴来风从“事出有因”变“无中生有”

     

      “空穴来风”究竟是“事出有因”还是“无中生有”?“差强人意”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七月流火”到底是热还是冷?类似成语的确切含义莫衷一是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是历年来让学生们头大的考点。日前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璧耀教授主编的《新编成语大词典》,让这些成语被误用的意义有了“合法”的地位。但是否应该对成语误用“将错就错”?这样会不会让人们使用起这些成语来更加迷茫?学者和专家对这种新解又持什么态度?昨天,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新编成语大词典》主编陈璧耀教授、以专挑语文错误扬名的《咬文嚼字》杂志副主编王敏等人。

     

      1、新解 

     

      给被误用成语合法身份

     

      “空穴来风”原指事出有因,近来多比喻无中生有;身无长物之“长”旧读zhàng,现读cháng。 

     

      拿着这本《新编成语大词典》,很多考生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老师说,“‘七月流火’,高考改在6月是有道理的”。因为词典里已经明确注明:“七月流火”原指暑热减退而秋凉将至,而后因望文生义多被理解为天气炎热酷暑难当。

     

      词典主编陈璧耀表示,词典之新,首先是收录了沿用已久的成语新意,这样的新解成语大约有10个。比如“空穴来风”原指事出有因,近来多比喻无中生有;“差强人意”原指使人满意,现在多表示情况较差,不太令人满意;“美轮美奂”以前是说高楼高而且大,现在所用的词语意思扩大了。《新编成语大词典》在原有成语释义的基础上,新添这些被误用并逐渐约定俗成的新义,在词条后面加上新读解,让这些被认为误用的成语有了合法的身份。

     

      词典中还有一个创新之处,是把一些意思没错但表述错误的成语“将错就错”。如表示过时事物的“明日黄花”因难以望“明日”而生“过时”之义,便改造出“昨日黄花”;又比如“每况愈下”,其实之前根本没有这个词,只有“每下愈况”,出自《庄子》。《新编成语大词典》收录了这些由讹误而生并被广泛使用的词条,将“昨日黄花”作为“明日黄花”第二个义项的附条。

     

      大词典之“新”,还体现在收录了相当数量的现代熟语和当下流行的四字成语,以方便阅读时查检。其中既有“招商引资”等流行语,也包括“多快好省”、“放下包袱”、“活学活用”等带有历史痕迹的现成词汇。

     

      此外,因汉语多音字较多,加之古汉语的通假和古音今音的变化,坊间所见的成语词典在注音上多有谬误。《新编成语大词典》在综合多音字读音、通假字读音或古今变音的情况下,择善而从,在词条中略加说明,突出现今通用读音。例如:身无长物之“长”旧读zhàng,现读cháng。 

     

      陈璧耀对记者表示,他这么做的一个原因,是很少有词典把这些常被误用的成语的本义和新义对比。他说,2005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就列举了“空穴来风”的两个意思,当时这个解释一出来大家就都在争议,他也就萌生了重编一套成语词典的想法。

     

      他说,成语具有相对定型的结构,但随着社会用语习惯的变化,成语也并非一成不变。有的个别词语,由于古人用错,后人以讹传讹,大家也习惯了,这种现象称为“积非成是”,“空穴来风”一类成语的误用则属于今人的“积非成是”。他这次新编是考虑到《中国成语大辞典》总量只有不足2万条,这次重新编制,是编成一部有4万多条的成语词典,其中最主要的改进,一是增加新词,二是把旧词的旧意和新意放到一起。而在具体编纂过程中,他也参考过网上出现的最常错用成语。

     

      他还举例说,“我时常告诉我的学生,旧词新用刚一出来常常被一棍子打死,例如好多年以前的词语‘劳动模范’用‘劳模’去简化,以前很多人都不接受,但是现在已经接受并广泛应用了。”

     

      2、争议 

     

      到底用本义还是用新义?

     

      “明日黄花”改成“昨日黄花”有合理性,“差强人意”解成“不满意”根本不通。

     

      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空穴来风”,相关新闻用的几乎全是它的错义,其中最“吸引”人的大概是这条:“省招办:21日公布高考分数线属空穴来风”。《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编辑组通过对《人民日报》10多年来使用“空穴来风”这个成语的实例分析,发现当代使用“空穴来风”表示“事出有因”的还未遇到,因此只取了“没有根据”这一个义项。

     

      把人们对成语的误用当成“约定俗成”,而让其成为正确的释义,这样会不会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到底用本义还是用新义?陈璧耀表示,其实这不会对大家造成困扰,“我们不能单纯地说应该取它的本义还是约定俗成的意义,这些都必须放到特定语境进行分析。像‘七月流火’这个词语,其实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寒冷’的意思,有个笑话,就是有人把‘七月流火’改成了‘八月流火’,因为它认为八月比七月还热,现在基本上没有人把这个成语用本义去解释了”。

     

      而《咬文嚼字》副主编王敏则认为,究竟要不要把新义“扶正”,要看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就像“差强人意”,“差”意思为“基本上”,“强”表示振奋,如果把整个词解释为“不满意”,那么在词义上根本就不通,还是不要加入新意为好。还有“首当其冲”这个词,“首”是“首先”,“当”意为“被动”,“冲”则是被冲击的意思,这个词含有被动的意思在里头,但是人们却更多地断章取义,如“这个人首当其冲地站了出来”,这是不正确的,“禽流感大规模爆发,香港地区首当其冲”,这样的运用就合理了。《咬文嚼字》的意见是,如果将这些含有多种语素的词语直接断章取义,是没有道理的。

     

      另外,有些词的改动有合理成分。例如“明日黄花”改成“昨日黄花”。“明日黄花”出自苏轼的词,因为当时正值重阳节,古人每逢重阳都会去赏菊花,过了重阳到了第二天,菊花就没有用了,所以“明日黄花”有过时之义。但是现代人都已经没有赏菊的习惯了,“明日”给人的感觉就是“未来”,所以没有了过时之义,大家对这个词基本上就不能理解了,所以如果将其改为“昨日黄花”就能够更加容易让人理解。我认为这些有现实依据的词,不妨两义并存。

     

      王敏还表示,词典与报刊文章不一样,报刊使用的一些词语有的可能是临时组合,有时也可能是作为反语出现,因为它在一个大的语境底下能够起到活用的作用。但是这种活用能否直接成为对这个词的解释,词典在编写的时候就一定要慎重,例如“差强人意”这个词冠上“不满意”的意思就值得商榷。

     

      ○“合法化”的成语新义

     

      “空穴来风”:原指事出有因,近来多比喻无中生有;

     

      “差强人意”:原指使人满意,现在多表示情况较差,不太令人满意;

     

      “美轮美奂”:原指高楼高而且大,现在所用的词语意思扩大;

     

      “昨日黄花”:本为,“明日黄花”,因难以望“明日”而生“过时”之义,便改造出“昨日黄花”;

     

      “每况愈下”:本为“每下愈况”,出自《庄子》。

     

    ○专家访谈 

     

      《咬文嚼字》副主编王敏: 

     

      “紧箍咒”是不能“戴”的

     

      很多词典解释成语有误

     

      记者;在你印象中,把被误用的新义当成正确的释义,这是第一次有词典这样做吗?

     

      王敏:上海的一家词典就把“首当其冲”这个词引申为站在前列的意思,而其实现代很多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也有误,它们将“冲”字解释为交通要道,其实这个“冲”是指“冲车”,古时候攻城用两样工具:临车,相当于我们理解的云梯;冲车,冲击城门的车子。而“首当其冲”的“冲”实际上就是指冲车的意思,现代词典都把它比成是“要冲、要道”,根本就不能把它的意义引申出来。现在是热兵器时代,可以理解人们对古时候器具的不了解,但是却不能埋没了它们本来应有的意思,把它曲解了。

     

      新词可以加入“不折腾”

     

      记者:这本辞典还加入了“活学活用”、“多快好省”、“招商引资”等当下的四字语,这些新词收进成语词典合适吗?

     

      王敏:合不合适要看这些词语在生活中对人们影响有多大。这是一种尝试,但是我觉得应该要有一个底线。好像之前台湾出了一本成语词典,竟然把“三只小猪”列到里面去了,这就完全越过了底线。而像现在“不折腾”已经成为了一个词语,虽然“折腾”是一个专名,而“不”则是这个“折腾”的否定式,但是现在无论是在翻译还是运用上面,大家都把它看成是一个整体了,这个词的影响力挺大的,所以我觉得这一类词是可以放在里头的。运用语文要有个基准线,只要你在这个基准线里头,那么就会有一定的宽容度,但是过了,那应该改正。

     

      “紧箍咒”根本就不能“戴”

     

      记者:你印象最深的被误用的成语还有哪些?

     

      王敏:现在很多报刊包括《人民日报》有时都会用这样一个搭配:“戴上紧箍咒”,虽然“紧箍咒”现在可以引申为“限制人的东西”,但是“咒”不是一个具体事物,根本就不能“戴”,所以这搭配不当。还有“美轮美奂”这个词语,“轮”字必须是“车”字旁,不能变成“纶”或是“伦”,因为它有自己特定的意思;再如“伸出橄榄枝”一定是要以争斗以后为前提,不能单纯解释为向别人示好这个意思。

     

      新闻联播也会读错字

     

      记者:如果这些误用的意义有了合理的身份,那以后《咬文嚼字》遇到这种情况时,还能挑刺吗?

     

      王敏:挑刺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其实我们是应该“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辞书现在已经成为发表个人观点的一个载体,使用者在用的时候,会自己甄别。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以前曾经把“唯一”改成“惟一”,大家都很不习惯,觉得不好,我们就给出了意见,后来在新修订版本当中,又恢复使用“唯一”这个词了。

     

      其实语文错误是分主客观看的:主观上,人会有粗心出错的时候;客观上,任何一个语言系统都会有缺陷,会有一些令人误解的地方。而最易出错的词语也会有频率之分。例如人们都常说“子曰:食色,性也”。但是其实这句并不是孔子说的,是告子说的,这一类我们会指出来更正。我们从2005年创刊10周年开始,在媒体上公布了100个常用错的词,从2006年起每年公布10大语言差错,确实更加能够引起大家关注。例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后的一天,新闻联播播音员就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字读成了“yue”,其实正确读法应该是“le”,这是因为受到整句上下文的误解,总觉得应该有个字读“yue”。

     

      ○相关 

     

      “三只小猪”是成语? 

     

      台教育部门编雷人网络词典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15报道,台湾“教育部”前几年就已推出了网络版词典,但因其将“三只小猪”、“灰姑娘”等词条列入成语词典而屡遭诟病,此后还被迫关闭了一段时间。在经历了“关闭整顿”后,重新开放的网络版成语词典至今仍“圈养”着“三只小猪”。甚至连例句都没变:“我们要记取三只小猪的教训,今天既然要建桥,就要建最坚固的桥。”这不禁让人质疑,台湾教育部门真的认为“三只小猪”是成语吗?

     

      登录台湾“教育部”网站,你可以在在线成语词典中找到众多“雷人”词条,其中包括取自童话和寓言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母鸡和金蛋”、“杰克与魔豆树”;取自电影电视的“楚门的世界”,“真人Show”等,甚至连莎士比亚名剧剧名“奥赛罗”都被归入“成语”之列。

     

      该词典给这些所谓“成语”造的例句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比如“睡美人”的例句是:“喂!起床啦!你们以为自己是睡美人呀!”“丑小鸭”的是:“这是我家的丫头,像只丑小鸭似的。”最让人喷饭的还要算词条“特洛伊”了——“这是特洛伊电脑病毒,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你的电脑。”

     

      这些所谓“成语”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成语的认识,不仅如此,在网络版词典里还频现“雷人”词汇解释:“买春”被解释成“买酒”,“地下有知”成了“死后还有知觉”,“烘焙机”更是滑稽至极,意思居然是“首页”,原来是取自英文“Homepage”的音译。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