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李政道在沪作报告细述人才培养之道 做学问先要学“怎么问”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6-1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李政道在沪作报告。  金昊

     

        “上至太空探天高,海深有底量地厚。”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昨天在沪作报告时,给上海青年的寄语——“我希望上海青年能有爱因斯坦那样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而由上下联首字组成的“上海”二字,则寄托了这位83岁游子对于故乡的深爱。

       

        作为一名以宇宙作为思考半径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坚信“天外有天”。“大家也许不知道,已知物质只占宇宙总能量的5%,还有25%属于暗物质的能量,剩下的70%则是完完全全的暗能量。”李政道表示,暗物质、暗能量将是21世纪科学史的大挑战。最近,他又在一篇论文中提出“核天相连”的观点,也就是说,核能也许可以和宇宙中的暗能量相变相连。

       

        爱因斯坦25岁提出狭义相对论,玻尔27岁提出量子论,39岁的克里克与27岁的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在同样年轻就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看来,科学是年轻人的事业,往往“一代新人才推动一场新科技的发展”,因此,如何为青年成长创造环境、指点方向就成了上一代科学家的使命。

       

        “做学问先要学‘怎么问’,如果在学校只学‘如何答’,那不是做学问。”李政道回忆起自己在美国读研究生时,其导师、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每周都要花半天时间跟他讨论,为的就是让他学会独立思考,自己找答案。有一次,费米问李政道太阳的中心温度是多少。李政道答道,大概一千万摄氏度吧。费米就问:“你有没有自己演算过?”李政道说:“没有,因为计算比较复杂。”费米告诉他,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计算,才能接受别人的结论。1948年,费米和李政道一起制作出了主序星内部温度分布专用计算尺,“感觉就像做了个玩具”。

       

        无论到哪儿,诺贝尔奖的光环始终环绕在李政道身旁。对此,李政道表示,“任何科学发现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证明,科学家不能只想着出名,而要考虑做这件事是否有意义。”他说,自己的人生信条是杜甫的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细推”是指要仔细考察,也就是说要重视学问本身的研究,至于像诺贝尔奖之类的功名其实都算“浮云”罢了。

       

        此前,李政道还在上海交通大学发表演讲,为师生们作时间子理论方面的学术报告,并与学子互动交流。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