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孙中山“奉安大典”细节首公开 盛况空前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6-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80年前国父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因陵墓未能如期完工而被迫延期;跨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历经一周的“奉安典礼”记载当年奉安盛况……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昨天起,国内首个孙中山“奉安大典”回顾展在孙中山晚年最重要的活动中心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开幕,再现一段当年鲜为人知的奉安盛况。

     

      所谓“奉安”,在古代是指帝后的安葬,比如慈禧太后的安葬即被称为“奉安大典”;后来,凡是国家元首的安葬也被称为“奉安典礼”。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不幸于1925312日上午930在北京铁狮子胡同去世,其灵柩一度存厝于北京郊外的香山碧云寺。待1929年南京紫金山麓的“中山陵”建造完毕,南京国民政府才为孙先生举办了盛大的遗体移葬仪式。从526日起,孙先生的灵柩跨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4省,最终于61在南京隆重安葬,是谓“总理奉安大典”。

     

      包括《总理奉安实录》、孙中山先生《哀思录》和《孙中山手书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等珍贵文献首次与世人见面。据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长李穗梅介绍,《总理奉安实录》一书系由奉安委员会主持编纂,以蒋介石、胡汉民、戴季陶、孙科、叶楚伧、于右任、孔祥熙为委员,由梁寒操出任编辑主任。这部1930年出版的珍贵史书详细地记载了孙中山灵榇移灵、奉安及中山陵兴建的经过。《哀思录》(三册)一书则由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编修,其中第一册主要收录孙中山的遗像、遗嘱、遗墨、自传、由粤往津的过程、病逝经过以及医生报告和治丧报告;第二、三册分别记录了海外、海内各地的追悼情形。

     

     

     

    中央宣传列车出发

     

      这两部著作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关于孙中山逝世、后事筹办及当时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翔实地记载了当年奉安的情形。

     

      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枚铜质的“奉安纪念章”。该章的正面是孙中山头像(见左上图),背面是中山陵图案(见右上图),图案上方是吴敬恒的篆书:“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 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实际上,孙先生是于192961才安葬于南京的,与此章所载明显不同。原来,该章是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12月请美国制造商制作的,后来由于陵墓未能按期完工,预定的奉安时间(312)被迫调整,章上的记载遂成误记。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