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于二十八日傍晚闭幕,各参展商纷纷减价促销,十元一本书籍,甚至再买十送一,务求清货减轻运费。 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引起连串话题的香港书展二十八日闭幕,闭幕日现场依旧是人山人海,一大早就有近千人排队入场。与往年一样,书展开幕以来人流不息,躁动不止,打破去届逾八十万人次的纪录已是预料中事。 记者今日在现场所见,书展最后一日,各大书商如商务、三联等都推出精选优惠,语言学习书十元(港元,下同)一本、套装书半价,以及英语书“买二送一”,务求“要钱不要货”。 有内地书籍以正价八折发售,最便宜的十多元已能购得一本厚厚的书。所以书迷们有手拎数个环保袋的,也有拖着行李箱的,更有驻足书展久久不去的,努力搜寻“心头好”。 尽管每年的香港书展,大家都会围绕其商业化进行争论,有人说,与台湾、日本比较,香港书展充满促销的商业元素,到访书展的市民,只关心在书展买书有多少折扣,而非关心推广阅读文化,何况今年更多了少女模特儿的写真集。 但纵观今年书展,除了“嫩模”以外,书展的其它贡献不可忽视。二十年前的首届香港书展,只有一百四十九家参展商,今年超过了五百家,书展促进了香港出版业,也造就了不少中小型出版商。今年,这些书商更成立“香港中小企书刊业商会”,为香港中小型书商争取出版和生存空间之余,也期望可助推动香港的阅读文化。 爱书人看到,香港书展的文化学术气息可能不足,但书展整体上仍是以文化、科技等健康读物为主,而且展品中不乏一些给读者带来意外惊喜的作品,如由三联书店出版的《香港弹起》,全书以香港旧貌景观为题材,如牛头角下邨、湾仔喜帖街等,令读者深受吸引;又如“红出版社”的由昔日艳星转型为成功女性的狄娜所著《战道》一书等,都有很高的销量和可读性。 “物质如归不到精神旗下,便会成灾。”书展未来应明确两个方向,一是推广阅读风气,二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展览应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除一些名家讲座外,一些新进作者也可以在场内和读者随意交流;展览也应为一些有写作兴趣但却苦无门路的年轻人提供出版的机会。才成立六年的红出版社以“当作家,不再是梦想”,鼓励有兴趣写作者自资出书,就甚受欢迎。 每年香港书展都有耀眼的文学星光闪烁,譬如今年名作家讲座系列里的“话题作家”,今年不但人数增加,而且嘉宾的类型也有些特别,诸如,在内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水浒传》成名的鲍鹏山、收入最高的内地“八零后”作家郭敬明、掀起谍战热的电视编剧麦家、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还有张爱玲和梁羽生的照片和手稿展览等。 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正落下帷幕,喧嚣的躁动已经远去,轻扬的歌声悠悠而来。只强调展览的规模、场地、人数以至销售额如何远远不足,鼓励创作应该成为书展未来的一个重点方向,只有繁荣本地创作,有了更多具创意的作者和作品,才有更具文化品位的香港书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