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发局调查显示,外地读者参展期间平均消费高出70%, 香港书展强力拉动出版、旅游、餐饮、交通等连带行业 【编者按】第二十届香港书展将于 每年7月的香港,与热辣辣的暑气同时升温的还有香港人参与香港书展的热情——从湾仔地铁站就开始蜿蜒盘旋的人群井然有序;汗流浃背、大包小裹、拖儿带女赶场“抢”购图书;白天上班、晚上逛书展成为香港白领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分时段票价、设置“午夜场”等分流措施,以及具有浓厚企业化运营色彩的布展方式、推广海报、形象包装,彬彬有礼、训练有素的引导员……无不彰显出一个共同的事实:在香港,书展绝不仅仅只是书展,而是名副其实的“全城盛事”。 除了看得见的卖书生意经,更多“看不见”的行业如旅游、酒店、餐饮、零售、交通……都在7月这一周的“黄金时段”赚得盆满钵满。初衷不是为了做生意,却经营成一门最成功的生意,香港书展的吸金能力和全世界任何一个书展相比都令人咋舌。 在香港贸易发展局新闻发言人、传媒及公共事务主管张志辉看来,香港书展已经演变成品牌,市民把逛书展当成一次品牌消费,“就像买LV、GUCCI一样,不逛书展香港人会觉得很落伍。”那么,作为文化产业成功范例的香港书展,经营和运作这个品牌的秘诀又是什么?日前,记者走访了主办方香港贸发局相关负责人,近距离观察香港书展,试图一解谜底。 以商业逻辑经营书香文化 香港会展中心背靠维多利亚湾,从大厅的落地窗户向外望去风景极好,逛累了,在大厅内吃些小吃看看风景放松一下,绝对是种享受。主办方对细节的考量十分周到,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摆放在通道内为了分流人群码放的许多铁架子,每个架子脚都体贴地包上了布,这样即使不小心踢到,脚也不会受伤。 像这样的小细节,在香港书展中比比皆是。只要去过书展的人,都会对那极为周到的人性化服务留下深刻印象。 大量的人流却看不到秩序混乱的场面。在香港会展中心附近的地铁站以及道路出口,一直到书展内部的各个场馆,各类醒目的道路指引标志层出不穷,一些人流量大的岔路口,还有警察值勤,引导、疏导客流。每年大量名人到场,主办方考量到会场秩序,所有的讲座都接受网络预订座位,开场前读者分成两队,预约的人优先进场。周末则特意安排书展夜市,票价打对折,方便时间安排紧张的读者。而内地游客在内的访港人士,只需出示有效的旅游证件,就可以前往入口的“访港人士售票处”购票,通过特别通道进场,节省等候时间。 以往在内地参加书展,大多只能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一条消息。香港书展的主办方却在宣传上花了大气力。地铁站、巴士、路牌,无处不见书展广告。印发各种精美小册子和宣传单、优惠券等,在香港各主要交通区域和文化场所供市民免费取阅。比如“共享读书乐”小册子,全面而且细致地推介了主要参展商以及参展书目。香港本地的文化名流纷纷露面写文章,谈读书的经验和乐趣,谈本届书展的特点。报纸还拿出相当篇幅介绍书展所在地湾仔的主要购物及休闲场所、香港近期的主要文化演出活动等等,既具阅读性,又有实用价值。 确实,国际大都会香港所具有的强悍而熟稔的操作造势能力,以及本港人士头脑灵活、高效快速的性格,在书展的运作中体现得入木三分。诚如香港学者李欧梵所言,“即便商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以认真、负责的商业逻辑来经营书香文化,可以说是香港书展成功的首要因素。 改变香港出版业生态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华文书籍约30余万种,其中内地大约25万种,台湾约5万种,香港不过1万种左右,可恰恰是香港成为全世界华文出版物的荟萃之地。除了形式、视野之外,张志辉坦言,香港书展不过是顺应了华文图书市场整合的大趋势。 香港逐渐吸引全球目光,不仅成为华语出版大平台,更成为许多国际版权代理商的中转站。年轻的David Pechoux就是这样一位国际图书版权代理商。去年他代表西班牙书籍出口中心“塞莱萨”来到香港书展,目的是把更多的西班牙语图书出口到香港,以及香港书展背后广大的中国市场。记者见到David时,他刚刚和一位台湾出版人签下一份版权代理意向书,出口一整套西班牙语教辅,以供9月开学的高校学生所用。“7月是个很重要的时间。”David说,这是出口教辅图书的黄金时间,所以香港书展于他是不容错过的。 David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记者,七八年前他来到亚洲开拓市场,全亚洲还没有一个常驻的西语版权代理商。他在上海、北京、曼谷、越南都设立过办事处,如今却“希望在香港拥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因为这里拥有全亚洲最便捷的地理位置、十分宽松的文化政策环境,“香港书展的地位,正如香港一样不可替代。”David说。 同时,香港书展也改变了香港出版业的生态。张志辉告诉记者,全港九成出版社都会在7月推出新书,每年有7000至8000本新书会在书展期间集中推出,“对于中小型出版商来说,香港书展更加重要。一些中小出版商在书展一周的营业额,甚至等于他们全年收入的50%。” 外地读者平均消费高出70% 书展对周边经济的拉动效应也十分明显。贸发局曾做过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书展的外地访客在香港的消费,比一般游客的消费高约70%。“我们有个粗略统计,一般游客在港消费约1万元港币,但参展商务旅客的消费额大约是1.7万元港币。”张志辉说,每年香港书展,都使得城中餐饮、旅游、购物、酒店,还包括的士、地铁等交通行业,增加很多收益。 他告诉记者,在书展上,除了图书本身,与之相关的大量衍生产品也都被开发出来并且销售,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麦兜、麦唛的相关产品,这些展位总是聚集着大量的年轻人。而书展之外,展览的周边行业也受惠不少,如物流、展览服务,甚至花店。“每年香港书展开幕第一天,你来会展中心门口看一看,很多花篮被源源不断送至。大量的图书速递,也给香港邮政增添一笔可观收入。”张志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