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花间幽草——另类的唐诗品读(一)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6-11-2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像江湖夜雨一样神往着大唐盛世。那是一个神话般瑰丽辉煌的时代,大唐的光芒像一轮新生的太阳笼罩着世界的东方,又以海一样宽阔的胸怀容纳着九夷四蛮的各族人民,都城长安也成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国际性大都市。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论疆域,唐朝或许并不是最大,如果论武功,唐朝也并不是最盛,但唐代以她那开放的胸襟,博大的气度,浪漫的情怀,张扬的个性影响和征服了八方四夷,并且一直让后人景仰不已。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会有那么多美丽纯正,如清水芙蓉一般的诗篇,那是真正的诗,是像天山雪莲一样难得的思想精华。

     

    唐朝的诗人,不单是李杜元白之属精擅诗章,平素并不是很起眼的人物也不可等闲视之,像崔颢这样的,不就写了一首诗题在黄鹤楼上,让狂傲无比的太白诗仙出了一身冷汗,只好讪讪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所以在唐代诗人中,千万不可看不起小人物,正象少林寺中烧火的和尚也许就是内力惊人的高手一样,唐朝的将军、贼寇、船工、农夫、和尚、道士、妓女、仆人,这些看来不起眼的小人物那里不时也会冒出惊人之句,为后世惊叹。

     

    江湖夜雨最近喜欢从《全唐诗》中找一些原来并不很知名的诗来看,越看越是觉得,浩瀚如海的全唐诗真是一个宝库,这里面保存着我们唐朝祖先留下来的思想珍宝。很多人惊羡于法门寺里出土的金银与琉璃,永泰公主墓室中的壁画和陶俑,其实,《全唐诗》一样是唐代先人们留下的东西,这是当年他们惮精竭虑用心血写出来的文字,在这里,我们可以体味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豪情逸兴;感受千年前的草风沙雨,冷月寒霜,感受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唐风韵。可惜,我们经常读到的唐诗,选来选去,常常总是只占《全唐诗》百分之一还不到的那些首。虽然,这些诗正是唐诗中的精华,是前辈们千百年来的公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唐诗》中的其他诗句就没有了读一下的价值。每个选本都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唐诗三百诗》偏重于格律诗,这可是当年科考时必备的功夫,所以像李贺的诗就一首没有选。再者,人们一般读唐诗,往往是从艺术角度来读的,但是,如果我们细心一下,我们就会感觉到,唐诗中记载的历史在某些方面比枯燥的正史更鲜活、细腻和真实。唐朝几乎人人能诗,做为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天子堂的朝官们更是如此,这些黑白忠奸各异的官吏们在诗坛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他们在宦海沉浮中的大喜大悲又是在诗中如何体现的呢?唐朝历史风云上演出多少幕惊心动魄的活剧,这些事情在诗中又是如何反应的?还有,李杜这样的大诗人果真字字珠矶,篇篇上佳吗?就没有类似于围棋中“昏招”的平庸之作应付之作吗?所以,江湖夜雨想从《全唐诗》中选一些现行的读本中并不大常见的诗句来品读一下,不单单是品读诗句的精粗巧拙,而且打算借诗读史,和大家一起品读一下唐诗背后凝结了千年的故事。

     

    正所谓“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芬芳的唐诗正像一个大花园,让我们一起倘佯其中,寻找几株闲花野草,也算是一种雅趣吧。

     

     

    1_1 【帝京篇十首】(其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这首诗其实读来确实平平无奇,在唐诗中算不得一流水准。不过在气象恢宏,法度严谨方面还是可以得个七八十分的。更重要的是此乃《全唐诗》开卷第一首,又是大唐朝实际上的开国之主李世民所作。所以本文不得不录在上面,请大家一起看看,请记住大名鼎鼎的《全唐诗》的第一首就是这篇。说起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他的文才武功都是相当出色的。所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实相比起李世民在万马军中冲阵扬威的武功来,他的诗和书法是要逊色一些。不过和一般的帝王相比,江湖夜雨觉得还是远在他们之上的。李世民还是有不少诗句是相当有声有色的,如“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这样句子就相当有诗意,依江湖夜雨喜好,觉得李世民的诗以这二首为最佳:

                   

    1_51 【初秋夜坐】李世民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1_77 【赋得早雁出云鸣】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

     

    不过这两首诗的意境有点过于凄清,我们从诗中也可以知道,貌似磐石般坚强伟岸,风雷般奔腾无拘的李世民,也有黯然消魂的时候。看来七情六欲,在所难免,就算身为英雄,贵为帝王,也有无奈无助的时候。不过据说帝王和常人不同,像江湖夜雨这样的寒酸文人写点愁啦哭啦的话并不算什么,但是帝王不宜做此类凄清悱恻之语,像隋炀帝有一首诗中曰:“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等句,诗境要说也相当不错,但是他却身死国灭,曹操刚说了个“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就有了赤壁之败,后主李煜之类的诗词做得好但命运更是倒霉透顶。所以当时的大臣虞世南就曾劝过李世民,不让他写南朝宫体诗一类的,并称之为亡国之音。对于帝王嘛,诗做得好,不如天下治理的好。做为帝王,严谨理智是最重要的,诗人的浪漫和冲动是要不得的,像我朝太祖,“桃花源里可耕田”,浪漫是浪漫,但一不小心就饿死三千万。要说这大唐的盛世,确实是有一大半是李世民奠定下来的,如果没有大唐的盛世,唐诗虽然未必就完全不可能出现,但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百花争艳,异彩纷呈。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全唐诗》的编纂者才把这一篇最有盛世帝王之气象的诗放在开卷之首,把李世民的诗放在第一篇,也算是名至实归吧。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